殊方节物老堪惊,病怯诸邻爆竹声。
梨栗异时乡国梦,琴书此夕故人情。
眼看历日悲存殁,泪溅屠苏忆弟兄。
白发明朝四十七,又随春草一番生。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除夜所作,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以下是逐句释义:

  1. 殊方节物老堪惊,病怯诸邻爆竹声。
  • “殊方”指异地,这里指作者所居之地。”节物”指节日时的物品,这里指春节时的习俗和物品。”老堪惊”意为这些异乡的节日习俗令人感到惊讶。”病怯”形容自己因病而身体虚弱,不敢出门参加庆祝活动。”诸邻”指的是周围邻居或亲朋好友。”爆竹声”指新年期间燃放的爆竹声音。
  1. 梨栗异时乡国梦,琴书此夕故人情。
  • “梨栗”指梨和栗子,这里泛指各种食物。”异时”表示与过去不同的时候。”乡国梦”指的是对家乡的回忆和想象。”旧情”指过去的友情和亲情。”故人”指的是老朋友或亲戚。”琴书”指音乐和书籍,这里指与亲友共度佳节的场景。
  1. 眼看历日悲存殁,泪溅屠苏忆弟兄。
  • “眼看”指眼前看到的景象。”历日”即日历,这里指新的一年。”悲存殁”意为对逝去的人们的悲伤和怀念。”屠苏”是一种传统饮品,据说可以驱寒避疫。”忆弟兄”指回想过去与兄弟之间的情谊。
  1. 白发明朝四十七,又随春草一番生。
  • “明朝”指明天。”四十七”是指年龄,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年岁。”春草”指春天的草地,这里比喻时间流逝。”一番生”指再次出生或重生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节的氛围和作者的感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生命短暂的感叹。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将春节的爆竹声与病弱的身体相对比,将家乡的食物与异乡的节日习俗相对比,以及将生命的短暂与春草的生长相对比。这些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人通过对春节的描述,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团圆、和谐与祝福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