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馀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墨萱图 · 其二

萱草生在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馀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注释

  1. 萱草: 是一种植物,古人常用来象征母亲或亲情。
  2. 北堂: 北方的客厅,古代文人常在这里品茗赏花,此处借以指代家。
  3. 颜色鲜且好: 描述萱草色彩鲜艳、生机盎然。
  4. 对之有馀饮: 面对这样美丽的花卉,不禁多喝了几杯。
  5. 背之那可道: 背后却无人知晓,无法诉说这份美好。
  6. 人子孝顺心: 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之情。
  7. 岂在荣与槁: 强调孝顺不在于外在的荣华富贵,而在于内心的情感表达。
  8. 昨宵天雨霜: 昨夜天气寒冷,有霜降,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9. 江空岁华老: 长江水面空旷,岁月流转无声,象征着生命的流逝。
  10. 游子未能归: 诗人自己作为游子,未能回到故乡。
  11. 感慨心如捣: 心中充满了感慨,如同内心被重锤击打一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萱草盛开的图画,抒发了诗人对于家庭和亲情的深深眷恋。首句“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直接点明了主题,接着通过对比“对之有馀饮,背之那可道?”,表达了孝子面对亲人时的喜悦与满足,以及面对家人时内心的愧疚与孤独感。最后两句“昨日夜中霜雪降,长江水静岁月长”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变化。整首诗情感细腻而深沉,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与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无限眷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