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过兰若,淹留为竹林。
疏钟云峤迥,孤烛雨窗深。
长啸非怀昔,狂歌岂避今。
只缘诸漏尽,不受一尘侵。

【注释】

寓慈湖僧舍次龙子高提举韵:在慈湖的僧舍中作诗,是应龙子高提举之邀。迢递过兰若:经过遥远的兰若山。兰若:梵语“蓝摩”的译音,指清净之地。淹留为竹林:在这里停留,是因为这里如同竹林一样清静幽雅。疏钟云峤迥(juàn):稀疏的钟声从云雾缭绕的高山上飘荡而来。孤烛雨窗深:一盏孤灯在雨后的夜晚里显得分外明亮。深:明亮、深远。长啸非怀昔(xiào),狂歌岂避今:大声地呼喊过去的事,高声歌唱现在的事。长啸、狂歌:都是豪情壮志的表现。非、岂:表反问的语气。

【译文】

经过遥远宁静的寺院,在竹林中停留下来,享受着这里的宁静美好。疏疏的钟声从云雾缭绕的山峰上传来,一烛之光在雨后显得更加明亮。我大声地呼喊过去的事,高声歌唱现在的事。因为所有的烦恼都已消除,所以不受尘世污染。

【赏析】

这首酬答之作,写于淳熙八年(1179)冬,作者时年五十六岁。当时,诗人正在寓慈湖僧舍闲居,友人龙光卿来访,于是作此《寓慈湖僧舍次龙子高提举韵》以寄情言志。

诗的首联两句,描写了诗人来到此地的所见所感。诗人经过漫长而艰辛跋涉后终于到达目的地,眼前一片清幽宁静的景致让他心旷神怡。此时他站在兰若山脚下遥望着那片如竹林般青翠欲滴的山林,仿佛置身于一片清凉的世界之中,心情无比舒畅。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这片山林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颔联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追求。在如此美妙的环境中,他不禁想起了往昔的时光,那些曾经的欢愉与痛苦都成为了过去的记忆;同时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追求并未停止,而是继续向前。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也展示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颈联两句则通过诗人的豪放不羁形象来展示他的个性特点。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拘泥于世俗礼节,而是尽情地享受着眼前的美景,大声地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同时也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挑战自己的内心世界,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点,也展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尾联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人生追求。由于他已摆脱了过去的种种烦恼和束缚,所以他能够超然物外,不受任何世俗事物的影响。这种境界是他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这两句诗不仅总结了全文的主题,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在兰若山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描写和表达,展现了其内心的情感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个性特点和人生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