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槊英声远,闻箫逸兴长。
至今风月夜,鹤梦绕黄冈。
【注释】
题:写。横槊:持矛。英声:英雄的名声。闻箫:听到箫声。逸兴长:飘逸的兴致很长。鹤梦绕黄冈:像鹤一样盘旋在黄冈上空飞翔。黄冈:指湖北黄州,即今湖北省黄州市。苏轼《和董传留别》诗:“归去东坡赋归来,何人共说与君裁?我生如寄一浮萍,江边来往风涛深。”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赏析】
这是一首记叙赤壁古战场的题画诗。诗人通过描写赤壁古战场,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感慨之情。全诗意境雄浑,气势磅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横槊英声远”,意思是手持长矛的英雄形象,威武雄壮的声音传得很远。曹操曾于赤壁用兵,大败周瑜等军,后乘胜进攻东吴,至乌林(今湖北省洪湖市境内)时,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是收兵回营,撤下连弩百张,竖槊而誓:“破虏当斩除,若非神箭,当自射之。”其时正值隆冬腊月,天寒地冻,将士们裹甲戴盔,手执弓箭,弓弦紧绷,箭上羽毛已脱落,所以曹操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慨叹。
“闻箫逸兴长”,意思是听到箫声,心中悠然而生高远的情思。苏轼《赤壁赋》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句。这里“闻箫”即指听到箫声,是说听到《广陵散》之后,心中悠然而生的高远情思。
“至今风月夜,鹤梦绕黄冈”,意思是如今每逢风月之夜,那高耸入云的鹤巢就仿佛环绕着黄州城上空飞翔。黄州城西二十里有个叫赤鼻矶的山,山上有一岩,形状如鹤,苏轼常在这里观览。
苏轼一生坎坷,仕途屡遭挫折。公元196年,他随叔父苏轼来到徐州任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令。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公元180年(建安三年),他离开黄州,前往汝州、陈州、颍州等地任职。公元183年(建安七年),他回到黄州。公元211年(元嘉元年),因事触怒朝廷,再度被贬到岭南。公元220年(元嘉二十七年),他被任命为定州南府参军。公元227年(元嘉三十年),他又被召回京都任中书舍人。公元245年(元嘉二十二年),又因触犯文帝而被免职,出京任北区从事。公元246年(永初中),他再次出任尚书右丞。公元250年(景平元年),因弹劾曹真获罪,被降职为定州刺史。公元252年(景平四年),又因上书皇帝获罪,贬为平民。公元254年(景平六年),因受诬谤而入狱,不久获释。公元257年(延熙元年),又被诬陷为谋反,被流放到海南岛。公元264年(延熙五年),他病逝于广东新会县(今广东江门市)。苏轼一生经历汉、魏、晋、宋四个朝代,官位从地方小官升至宰相;他一生宦海沉浮,历尽坎坷;他一生著述丰富,著作达六百多万字。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词、散文、书法、绘画等作品都达到很高的水平。他的作品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文化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