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快先登,卓笔喜遥见。
山形如罘罳,回合护台殿。
一宿赞公房,莲花催晓箭。
芳题勒岩壁,清饮却歌扇。
平生子长游,奚暇论封禅。
纪行诗固奇,属和语多谚。
真同雩咏归,宁狂不为狷。
识琴谁似邕,知玉莫如卞。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和柳子玉登高》一诗,全诗如下:
自灵岩登天平山次柳道传韵
龙门快先登,卓笔喜遥见。
山形如罘罳,回合护台殿。
一宿赞公房,莲花催晓箭。
芳题勒岩壁,清饮却歌扇。
平生子长游,奚暇论封禅。
纪行诗固奇,属和语多谚。
真同雩咏归,宁狂不为狷。
识琴谁似邕,知玉莫如卞。
注释:
- 自灵岩登天平山次柳道传韵:从灵岩寺登天平山,途中遇到柳道传,于是吟诗相和。
- 龙门快先登,卓笔喜遥见:比喻自己如同经过龙门的鲤鱼一样,一跃而登上了成功的顶峰。
- 山形如罘罳,回合护台殿:形容山势峻峭,如同守卫宫殿的屏障一般。
- 一宿赞公房,莲花催晓箭:在赞美公馆时,仿佛看到莲花在早晨时分开放。
- 芳题勒岩壁,清饮却歌扇:在岩石上题写了美好的诗句,然后一边饮酒一边唱歌。
- 平生子长游,奚暇论封禅: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关注较少,更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
- 纪行诗固奇,属和语多谚:认为自己的纪行诗虽然奇特但也有些俗套,需要和其他人一起创作才能避免。
- 真同雩咏归,宁狂不为狷:表示宁愿像雩祭时那样大声咏唱,也不愿意过于拘谨。
- 识琴谁似邕,知玉莫如卞:表示自己对于音乐的了解没有人能比得上俞伯牙(邕),对于美玉的认识没有人能比得上卞和。
赏析:
这首七律是苏轼与柳道传的和作,两人都是当时知名的文人雅士。这首诗以咏叹自然美景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之美、人物之态等元素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之情。诗中运用了一些典故和比喻,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