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树加蒙密,波涛计渺冥。
似宜穿野屩,直与眺江亭。
薪湿厨烟重,泥浑井汲腥。
虚堂坐昏黑,时见一流萤。
梅雨连日五首
梅雨时节,连绵不断。草树被雨雾笼罩着,显得更加茂盛;而江水波涛渺茫无边。此时似乎应穿一双野鞋,站在江边亭子上远眺江景。厨房里湿漉漉的厨烟弥漫在空气中,而井里的水由于泥泞变得腥臭难闻。空荡荡的厅堂里,昏暗中偶尔能看见萤火虫一闪而过。
注释:
- 梅雨:夏季时雨,常伴有阴云,故称“梅雨”。
- 草树加蒙密:草木因梅雨天气被雨雾笼罩着,使得它们看起来更为茂盛。
- 波涛计渺冥:江面上的波涛仿佛无边无际。渺冥,指模糊不清、遥远的样子。
- 似宜穿野屩:似乎应该穿一双草鞋(因为雨天行走不便)。
- 直与眺江亭:可以直接走到江边的亭子里去眺望江景。
- 薪湿厨烟重:厨房里的湿烟味很重。炊烟袅袅升起,与梅雨相映成趣。
- 泥浑井汲腥:由于雨水渗入井中,使井水变得浑浊且有腥味。
- 虚堂坐昏黑:空荡荡的厅堂里坐着,光线昏暗,显得非常阴暗。
- 时见一流萤:偶尔能看到一道流萤的光芒闪烁。流萤,即飘飞的萤火虫,常常在夜晚出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梅雨季节的景象和心情。首句“梅雨连日五首”点明了诗的主题,即梅雨季节的生活状态。接下来四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草树、波涛、江风等,展现了梅雨季节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景的喜爱之情。
中间四句则转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似宜穿野屩,直与眺江亭”一句,诗人似乎要穿上草鞋,直接走到江边的亭子里去观赏江景。这种举动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解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两句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总结和升华。“薪湿厨烟重,泥浑井汲腥”描绘了一幅厨房烟雾缭绕、井水浑浊的场景,而“虚堂坐昏黑,时见一流萤”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朦胧的美。这种美既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雨季节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