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能何地脱尘寰,万壑松风梦寐间。
无限三槐仍九棘,孰知东国与西山。
声名赫奕终非福,滋味悠长莫若闲。
马足车轮不到处,陶门惟有昼常关。
这首诗是王维在元和六年(811)所作的,当时他任尚书右丞,兼吏部郎中、知制诰,所以诗题中有“和仁近见和怀归五首”,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第一句:“端能何地脱尘寰。”意思是说:我究竟在哪里可以摆脱尘世的纷扰呢?
第二句:“万壑松风梦寐间。”意思是说:在深山中,我常常被松林中的清风所感动,以至于入迷于梦境之中。
第三句:“无限三槐仍九棘,孰知东国与西山?”意思是说:我曾在朝中做过三公,也曾经在地方上做过九卿,然而又有谁知道,我到底是属于东都洛阳还是西都长安呢?
第四句:“声名赫奕终非福,滋味悠长莫若闲。”意思是说:声名煊赫最终不是好事,只有清心寡欲才是幸福。
第五句:“马足车轮不到处,陶门惟有昼常关。”意思是说:那些奔驰追逐的人马,车轮滚滚,从没有停歇的时候;而我却像陶潜一样,过着平淡的生活,只有在白天才能打开我的柴门。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的作品,体现了他追求自由、淡泊名利的人生理想。诗的前四句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后四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名利看轻,对自然欣赏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这首诗的关键词有“尘寰”、“松风”、“三槐”、“九棘”、“东国”和“西山”。这些词汇不仅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也反映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看法。其中,“三槐”和“九棘”都是古代官位的象征,而“东国”和“西山”则分别代表了东方和西方。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的生活,来表达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人还通过对自然界的描述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感悟。“万壑松风”描绘了大自然的宁静和和谐,“声名赫奕终非福,滋味悠长莫若闲”则表达了他对于名利看轻,对于自然欣赏的人生态度。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也是他能够保持内心平静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