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枯树总模糊,半月檐声乍有无。
天鼓北风神转王,地穷南海瘴全苏。
战鼙戍角夜烽火,旅棹征鞍朝道途。
辛苦一生亦奇绝,暮年犹许画寒炉。

注释:

二十七日又大雪凡半月:指二十四日的雪,到二十九日又下了一场雪。

茂林枯树总模糊:树木因积雪而显得朦胧不清。

半月檐声乍有无:屋檐上的积雪在风中发出的声音忽高忽低,时有时无。

天鼓北风神转王:天空中的雷电声像天鼓一样轰鸣,预示着天气将转好。

地穷南海瘴全苏:大地上的瘴气在南风吹拂下全部消散了。

战鼙戍角夜烽火:夜晚的战斗警报和号角声。

旅棹征鞍朝道途:早晨,人们乘坐着船只和马匹,踏上了征途。

辛苦一生亦奇绝:经历了一生的艰辛,仍然感到惊奇无比。

暮年犹许画寒炉:到了晚年,还被这寒冷的炉火所温暖。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杨万里的诗作《雪后书事二首》中的一首。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大雪过后的场景,通过描绘大雪、雷鸣、瘴气等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叹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联“二十七日又大雪凡半月”描述了大雪的情况,大雪持续了半个月,这在古代是一个罕见的情况。

颔联“茂林枯树总模糊,半月檐声乍有无”描写了大雪覆盖下的树木和屋檐的声音,树木因为积雪变得模糊,屋檐上的声音时高时低,时有时无。

颈联“天鼓北风神转王,地穷南海瘴全苏”则描绘了雷电和南风的作用,雷电像鼓一样轰鸣,南风把瘴气全部吹散。

尾联“战鼙戍角夜烽火,旅棹征鞍朝道途”描述了战争时期的警报和旅行者的准备,夜晚的战争警报和早晨的旅行准备都展现了生活的艰辛。

整首诗通过描绘大雪、雷电、瘴气等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