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淡云浓弄晓晴,草中白处路微明。
垂鞭缓辔十馀里,始听鸣鸡第一声。
下营晓行二首
月淡云浓弄晓晴,草中白处路微明。
垂鞭缓辔十馀里,始听鸣鸡第一声。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释义
- 月淡云浓弄晓晴:形容清晨时天空的阴云散去,月亮显得较为明亮。
- 草中白处路微明:描述在草丛中,因为露水而显得较亮的地方,小路也变得不那么明显。
- 垂鞭缓辔十馀里:形容自己缓慢地驾车行走了十多里路。
- 始听鸣鸡第一声:指听到第一声公鸡的啼叫。
2. 译文
我在这朦胧的晨光中行进,一路欣赏着如墨般的天空和淡淡的月光。经过一片草地,发现露水使得小路上的部分地方显得格外明亮,让我得以辨认道路。我缓缓驾驶着马车,行驶了十多里,直至听见那清脆的第一声鸡啼。
3. 赏析
- 描绘自然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的景象,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还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深深喜爱。
- 表达旅途之苦与乐:通过“垂鞭缓辔”和“始听鸣鸡第一声”,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辛苦但同时也感到满足与愉悦的心情。这种心情反映了他旅行中的体验和对生活的感受。
- 象征意义:月亮和云彩的变化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描述,也可以被看作是人生旅程的象征——从黑暗到光明,从困顿到轻松。
- 情感的抒发:诗中的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深深打动人心,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总结
《下营晓行二首》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古诗,它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早晨的自然景色和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更让人体会到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喜悦,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