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船载甲晓闻钲,知是何营将校行。
百五十年兴废事,韩家军马战临平。
【注释】
过临平镇:路过临平。临平,今浙江省嘉兴市。
楼船载甲晓闻钲(zhēng 金属撞击的声音):战船载着盾牌和盔甲的将士,天刚亮就听到战鼓声。钲,古代的一种击打乐器,用铜或木制成,圆形,中间有孔,用以指挥军队进退和鸣响。
知是何营将校行:知道是哪个营的将领们正在行进中。
百五十年兴废事:经历了一百五十余年的战争、和平。
韩家军马战临平:指韩世忠所率的抗金军队与金兵在临平一带作战。韩世忠,南宋抗金名将,曾任枢密使,封蕲王。
【赏析】
《过临平》是一首记叙性的咏史诗。诗题“过临平”,说明诗人经过临平镇时,有所感触而作此诗。全诗通过临平之战来抒发作者对战乱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沉思。首句点明时间地点;二句描写临平之战;三句以韩世忠起兴,概括了临平之战的历史背景;末句以历史兴亡作为总结,表达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全诗结构紧凑,脉络清晰,语言简练,富有韵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公元1205年,宋金两军在临平和钱塘江一带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金军在兀术的率领下,大败南宋军队,攻占了临平。杨万里写这首诗,正是为了纪念这次战争。
首句“楼船载甲晓闻钲”描绘的是清晨时分,战船装载了盾牌和盔甲,士兵们正在忙碌地准备作战的场景。这里,战船、士兵、武器等元素都十分具体,让人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
第二句“知是何营将校行”,则是诗人对这场战斗的猜测。他不知道是哪一支军队正在交战,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支军队是英勇的军队,因为只有英勇的军队才会在晨曦中出征。这里的“何营”指的是哪一支军队,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从后文可以看出,这应该是一支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军队。
第三句“百五十年兴废事”,诗人将这场战争比作了一部历史的缩影。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国家经历了无数的兴衰更替,而临平之战只是其中的一次。这里的“兴废事”不仅仅是指战争本身,更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变迁的生动描绘。
最后一句“韩家军马战临平”,则是对这场战争的直接描述。韩世忠是南宋抗金名将,他的部队曾在临平之战中取得辉煌的胜利。这里的“韩家军马”就是指韩世忠的部队,而“战临平”则是指他们在临平地区与金军展开的激战。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同时,诗歌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