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徙歙徙浮光,逮徙莆田派愈长。
六出长官刺史百,端平最数铁庵方。

《送方岩夫四首》是宋代文学家方回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 诗句一:河南徙歙徙浮光,逮徙莆田派愈长。
  • 注释:在河南、歙州、浮光等地方辗转迁徙,最终迁至莆田,其声名越来越显著。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方岩夫在不同地点的迁徙经历,以及在这些过程中逐渐崭露头角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方岩夫的深深祝福,希望他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继续发光发热。
  • 诗句二:六出长官刺史百,端平最数铁庵方。
  • 注释:担任过多个官职,其中包括刺史和长官,其中以端平年间最为显著,方岩夫位列其中。
  • 赏析: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方岩夫在官场上的卓越才能和成就,同时也体现了他在同辈中的卓越地位。表达了对友人方岩夫才华的认可和赞美。
  • 诗句三:紫阳山下一灯寒,曾守桐庐七里滩。
  • 注释:在紫阳山下,一盏孤灯显得格外冷清,他曾驻守过桐庐县的七里滩。
  •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方岩夫曾经任职的地方以及他的坚守和努力。表达了对他过去经历的感慨和敬意,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家乡和国家的深厚情感。
  • 诗句四:空手去官一物,诗名聊得继方干。
  • 注释:离开职位时只带了一把空手,但诗名却得以传承,继方干之后。
  • 赏析:最后这一句表明了方岩夫尽管没有携带任何物质财富,但他留下的诗歌作品却能够流传后世,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表达了对他诗歌创作才能的高度赞扬,同时也体现了对他精神境界的认可。

《送方岩夫四首》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情绪的诗歌,更深刻地揭示了方岩夫在政治生涯中的卓越表现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贡献。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朋友的深切祝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