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本末弱,厄运逢瞒奴。
文举有死耳,渊明其归乎。
注释:
大衍易吟四十首:指杜甫的诗作《大历三年春杜甫都游彭蜀诸馆有诗因寄高三十五使君岑参四十韵》和其序文。
大过本末弱,厄运逢瞒奴:指杜甫一生坎坷,遭遇不幸,就像小过卦(本)的末尾一样柔弱无力。
文举有死耳,渊明其归乎:指诗人杜甫有如孔融(字文举),虽然有才华却命途多舛,而陶潜(字渊明)晚年归隐田园,远离仕途。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与感慨。
第一句“大衍易吟四十首”,指的是杜甫的诗作《大历三年春杜甫都游彭蜀诸馆有诗因寄高三十五使君岑参四十韵》和其序文。这是杜甫在唐代中期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第二句“大过本末弱,厄运逢瞒奴”,是指杜甫一生坎坷,遭遇不幸,就像小过卦(本)的末尾一样柔弱无力。这里的“弱”和“瞒奴”是对杜甫命运的一种讽刺。
第三句“文举有死耳,渊明其归乎”,指的是诗人杜甫有如孔融(字文举),虽然有才华却命途多舛,而陶潜(字渊明)晚年归隐田园,远离仕途。这里引用了两个历史上的人物来表达诗人对不同命运的看法。
整首诗通过对杜甫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不同命运的认识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