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方居官时,美誉无不有。
及乎恶声出,乃在解官后。
有势易为好,无势易为丑。
万事要诸终,公论翻覆手。
请看楚大夫,得代数年久。
两邑父老言,至今不改口。
予决未始私,馈献无所受。
不为病留此,热官已唾取。
鼎贵何足云,人当论贤否。
黟歙君桐乡,此亦足不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送前歙黟楚□□五首》之一,全诗如下:
吏方居官时,美誉无不有。
及乎恶声出,乃在解官后。
有势易为好,无势易为丑。
万事要诸终,公论翻覆手。
请看楚大夫,得代数年久。
两邑父老言,至今不改口。
予决未始私,馈献无所受。
不为病留此,热官已唾取。
鼎贵何足云,人当论贤否。
黟歙君桐乡,此亦足不朽。
注释
- 吏方居官时:官吏正处在做官期间。
- 美誉无不有:没有不受到好评和赞美的情况。
- 恶声出:指不好的声音或评论出现。
- 乃在解官后:这些不好的名声是在他们解任之后才出现的。
- 有势易为好:有权势的人更容易得到好评价。
- 无势易为丑:没有权势的人更容易得到负面评价。
- 万事要诸终:一切事情都取决于结局。
- 公论翻覆手:公众的议论会反复无常。
- 楚大夫:这里指的是楚国的大夫屈原。
- 得代数年久:担任官职的时间较长。
- 两邑父老言:当地的父老乡亲们也这样说。
- 予决未始私:我的决定从未有私人利益在里面。
- 馈献无所受:我没有接受过任何贿赂或礼物。
- 不为病留此:没有因为疾病而留下来。
- 热官已唾取:那些高位者已经被唾弃了。
- 鼎贵何足云:地位显赫并不值得炫耀。
- 人当论贤否:人们应该根据个人的贤能来评判。
- 黟歙君桐乡:这里的黟歙县、君桐乡等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官员在任职期间与解职以后的评价,揭示了权力和声望对个人名誉的影响。它反映了作者对清廉从政的看法,以及他对官场腐败和人性弱点的批评。诗中使用了一些典故,如屈原的事迹,以强调其观点。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