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贵淡交,不在杯炙间。
主人苦留客,因辞乃得还。
中道逢故旧,酒肉又如山。
半醉可以去,岂不知时艰。

上南行十二首

君子贵淡交,不在杯炙间。

主人苦留客,因辞乃得还。

中道逢故旧,酒肉又如山。

半醉可以去,岂不知时艰。

【注释】

1、君子:这里指有德行的人。

2、贵:看重。

3、淡交:平淡而真诚的交友。

4、中道:中途。

5、半醉:微醉。

6、去: 离去。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春离开长安,经洛阳南下江陵途中写的一组诗,共十二首。这组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其中第一首最为突出,它以“淡交”为线索,描绘了一幅朋友之间真挚友谊的画面。

第一首:君子贵淡交,不在杯炙间
君子看重的是与朋友之间淡泊名利、真诚交往的友谊,而不是在饮酒作乐中的虚情假意。这里的“君子”指的是道德高尚的人,他们注重内心的修养,而非外在的物质享受。“淡交”是指淡泊名利的友情,强调的是心灵的契合和相互理解。

第二首:主人苦留客,因辞乃得还
主人非常热情地挽留客人,但是客人却因为礼貌地谢绝而得以返回。这里的“主人”指的是接待客人的主人或领导,“苦留”表示主人极力挽留客人。而“因辞”是指客人出于礼貌而谢绝。最后一句“得还”意味着客人最终离开了主人。

第三首:中道逢故旧,酒肉又如山
诗人在路上遇到了老朋友,发现他们的住所里摆满了丰盛的酒肉,就像一座大山一般堆砌在那里。这里的“中道”是指旅途经过的中途地方,“故旧”指的是老朋友。“酒肉”指的是丰盛的食物,“山”则是形容食物之多。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四首:半醉可以去,岂不知时艰
半醉的状态可以让人们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但是这种状态并不能完全逃避现实的问题。这里的“半醉”是指人们处于一种较为放松的状态,能够暂时忘记烦恼。然而,诗人并不认为只有完全清醒才能应对困境,而是认为即使半醉也可以暂时避开现实的困扰。

这四句诗通过对“君子”、“主人”、“故旧”等关键词的使用,构建了一个关于朋友之间真挚情感的画面。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