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涌丛林小翠屏,海吞孤嶂半螺青。
岩扉老衲忘人我,石甃神丹护甲丁。
吴甸土寒黄耳魄,秦山草歇白蛇腥。
放歌适在风埃表,幢节浮空若下听。

【注释】

查山:在浙江省淳安西南,与天目山相望。净无馀:山名。西南林壑:西南面的山岩水石。

“地涌丛林小翠屏”:山中林木茂盛,如同绿色的屏障。“海吞孤嶂”,形容山势高峻。

岩扉、石甃:都是岩石上的门和台阶。老衲:和尚。忘人我:忘却人我的界限。

吴甸:古称浙江以东地区为吴地,这里指江南一带。黄耳魄:黄耳,即鹧鸪鸟。传说它能辨别吉凶,因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凄厉,有丧事之兆,故称其为“黄耳”。

秦山:指秦岭山脉。草木凋谢,白蛇出没。

幢节:指旌旗、旗帜之类的仪仗,浮空:在空中飘扬。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游查山时所见景色及感受。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新,富有哲理。

首二句写查山地势高险,林木茂密,山石奇特,风景秀丽,令人心旷神怡。其中“涌”、“吞”、“青”、“翠”、“小”、“翠屏”、“海”、“螺”等词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把山的气势写得磅礴壮观。三、四句写游山时所遇之人。“岩扉老衲忘人我”,是说一位和尚在岩门前自顾不暇,忘记了自己和游客的区别,说明他与山林融为一体,已进入物我两忘的境地。诗人在这里运用夸张手法,既写出了山岩的险峻,又写出了和尚的清静。“石甃神丹护甲丁”,是说山崖石壁上镶嵌着石头,好像用神丹砌成的铠甲,守护着山林的安全,进一步写出了山峰的陡峭和险峻。这两句是写景,也寓含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五、六句写江南一带的景物。“吴甸土寒黄耳魄”,“吴甸”,泛指江南一带;“土寒”,指土层深厚而湿润;“黄耳”,即鹧鸪鸟,传说它能辨别吉凶,因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凄厉,有丧事之兆,故称其为“黄耳”;“魄”,即魂魄,这里指人的魂魄。这两句的意思是:江南一带土地肥沃,草木繁茂,而鹧鸪却鸣叫着悲哀的叫声,使人感到凄凉,似乎连鹧鸪也有了悲叹之声。七、八句写秦岭一带的景物。“秦山草歇白蛇腥”,意思是:秦岭一带草木萧条,白蛇出现,令人闻而生畏。这两句也是写景,但寓含着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九、十两句写诗人在山上放歌的情景。“适在风埃表”,意思是说诗人正处在山顶之上,远离尘世喧嚣;“风埃表”,即风尘之上,比喻高处。“幢节浮空若下听”,意思是说旌旗在飘荡,好像在下面聆听;“幢节”,即旌旗,飘荡在空中,随风摇曳;“若”,好像;“下听”,就是聆听的意思。“下听”,就是聆听的意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