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痴得名侯君房,自享大案焦征羌。
莫嫌卫旌不举箸,口简授使多严光。
世间堪鄙是何物,粪上之英裈中虱。
后园石壁倚秋林,醉有髫孙旁执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寄桃浦诸故知即事五首》中的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素痴得名侯君房,自享大案焦征羌”: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本来很愚蠢,但是因为名声(“素痴”即原初的愚笨)而得到了侯爵(“侯君房”指封爵的人)的尊称。这里的“侯君房”可能是一个典故,出自《汉书·王嘉传》,其中提到“王侯之门,以贤为师”。
- 在古代中国,封号是对官员的一种尊称,通常与功绩和才能有关。
- “自享大案焦征羌”可能指的是享受高官厚禄,这反映了白居易在政治上的成就和他获得的尊重。
- “莫嫌卫旌不举箸,口简授使多严光”:
- 这里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意思是不要嫌弃那些没有显赫职位的人(“卫旌不举箸”意指地位不高),因为他们虽然口才简单(“口简”),但仍然被委以重任(“授使多严光”意指多次委以重任)。
- 严光是东汉初年的著名隐士,他在隐居期间多次被皇帝召回朝廷任职,但总是辞让不受。
- 这表明白居易即使在高位时,也保持着谦虚和低调的品格,愿意接受更多的任务。
- “世间堪鄙是何物,粪上之英裈中虱”:
- 这个句子使用了反讽的手法,讽刺那些在社会上受到鄙视的事物或人物。这里特别提到的“粪上之英”和“裈中虱”都是比喻,前者指的是粪堆上的一根草(“厕上之英”意指微不足道的草),后者则是指穿裤子的虱子(“裈中虱”意指微不足道的小虫)。
- 通过这个比喻,诗人强调了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可能因其独特之处而受到珍视,而不是被轻易地忽视或贬低。
- “后园石壁倚秋林,醉有髫孙旁执笔”:
- 这个句子描述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场景,他可能在后花园里倚靠着石壁欣赏秋天的景色。
- 这里的“髫孙”指的是未成年的孩子,“旁执笔”则是指孩子在旁书写绘画。这可能是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的创作活动,或者是在晚年仍保持着文学创作的热情。
- 整句话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展现了他的晚年生活充满了诗意和创造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赞美了那些虽无名却有价值的人,以及他们在生活中保持低调、谦逊的品质。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独特见解和珍视,以及对自然美和文学创作的喜爱。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