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床折足琴暗徽,种菊不种西山薇。
愿从汉士碑有道,梦逢秦鬼歌无衣。
闲园不入烟火境,巨浸尽漂桃上梗。
老伴惟馀卧陇云,抱晦含光体常静。

山床折足琴暗徽,种菊不种西山薇。

愿从汉士碑有道,梦逢秦鬼歌无衣。

闲园不入烟火境,巨浸尽漂桃上梗。

老伴惟馀卧陇云,抱晦含光体常静。

注释:

  1. 山床折足琴暗徽:山床上的折足琴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昏暗不明,徽指琴上的音调标记。
  2. 种菊不种西山薇:种菊花而不种西山的野花。西山薇是一种野生的花卉。
  3. 愿从汉士碑有道:希望追随汉代的士人,追求道德的修养和道义的实践。
  4. 梦逢秦鬼歌无衣:在梦中遇到了秦朝的鬼魅,歌声却空荡无人回应,表示对现实生活的失望。
  5. 闲园不入烟火境:在闲暇时不进入繁华热闹的地方,保持一种清静的生活状态。
  6. 巨浸尽漂桃上梗:大水淹没了岸边的桃子树的主干。
  7. 老伴惟馀卧陇云:陪伴我的老人只有卧在田间的云彩。
  8. 抱晦含光体常静:抱着隐逸的态度,内心常常保持平静。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的诗歌。首句“山床折足琴暗徽”描绘了一幅古琴的画面,暗徽意味着琴弦已经暗淡不明,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失落。次句“种菊不种西山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朴实生活的向往,他宁愿选择种菊花也不愿种野花。第三句“愿从汉士碑有道”则反映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追求,他希望效仿古代士人,追求道德的高尚。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第五句“梦逢秦鬼歌无衣”暗示了他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了孤独和无助,如同秦朝的鬼魅一般。第六句“闲园不入烟火境”进一步强调了他与尘世的隔绝,不愿意涉足繁华热闹之地。第七句“巨浸尽漂桃上梗”则以洪水淹没桃树主干的景象比喻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动荡。最后一句“老伴惟馀卧陇云”则是对陪伴他的老人的怀念,他们一起在田野中度过宁静的时光。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念,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宁静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