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权平昔事风骚,痛矣吟魂不可招。
庙里香炉从此去,杖头明月更谁挑。
云披山顶浮螺髻,风鼓松声振海潮。
他日东坡作真供,石泉槐火忆参寥。
注释:
瘦权平昔事风骚,痛矣吟魂不可招。
庙里香炉从此去,杖头明月更谁挑。
云披山顶浮螺髻,风鼓松声振海潮。
他日东坡作真供,石泉槐火忆参寥。
逐句释义:
瘦笔(或称“瘦金体”),是北宋时期书法家宋徽宗赵佶创造的一种书法字体。
痛矣,悲痛啊!
吟魂,指诗人的魂魄,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对逝去的亲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香炉,指寺庙里的香炉,这里用来比喻逝去的亲人。
杖头明月,意为手持的月光,这里比喻诗人思念逝去的亲人的心情如月光般明亮而明亮。
云披山顶浮螺髻,风鼓松声振海潮。
云披山顶浮螺髻,意为云雾缭绕在山顶之上,形成如螺旋状的山峰。
风鼓松声振海潮,意为风吹过松林,发出巨大的声响,就像海浪一样。
他日东坡作真供,石泉槐火忆参寥。
他日,指将来有一天。东坡,即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等多重身份的杰出人物。真供,指真正的供奉品。石泉槐火忆参寥,意为将来有一天在石泉寺内为苏轼烧香祈福时,会怀念苏轼当年在这里读书时的情景。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逝去亲人的诗,诗人以瘦笔、香炉、明月等意象描绘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悲痛。诗中的云披山顶、风鼓松声等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寓意着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缅怀和无尽思念。最后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希望能有机会再次拜访苏轼当年读书的地方,感受那时的美好时光。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逝者的怀念之情,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