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藏别浦,柳树隔柴扉。
野鸟行行下,渔舟两两归。
只愁风俗变,不虑世情违。
旧日经行处,于今转觉非。
【注释】
芦花:芦苇的花絮,泛指芦苇。柴扉:用柴木做的门。柴扉即柴门。别浦:分岔的水流,指水边。
风俗:社会风气。世情:世俗的人情。转觉非:反而觉得不是原来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见闻的小诗,诗人在旅途中所见所感,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首句“芦花藏别浦”,描绘了一幅秋日芦花飘飞、水边景色的图画。芦花,是秋天常见的景物之一,它的颜色、形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而“别浦”二字,则巧妙地点出了这种景色的独特之处,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次句“柳树隔柴扉”,则是对前一句的延续和拓展。柴扉,是指简陋的竹木制成的门。这里,诗人将柳树与柴扉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柳树摇曳在门前,与柴扉相映成趣,仿佛给这个小村庄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第三句“野鸟行行下”,描绘了一幅鸟儿飞翔的生动画面。这里的“行行”二字,既形容了鸟儿飞行的速度,又描绘了它们自由自在的样子。而“野鸟”一词,则让人联想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这些鸟儿时而低飞,时而高翔,仿佛在空中翩翩起舞,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最后两句“只愁风俗变,不虑世情违”,则是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担忧与忧虑。这里的“风俗”,是指社会的风气与习俗;“世情”,则是指人们的世俗之情。诗人担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美好的事物会发生改变,不再存在。同时,他也担心人们不再遵循传统的美德,而是被世俗之情所左右,失去了原有的纯真与善良。
最后两句“旧日经行处,于今转觉非”,则是诗人对自己经历的变化进行了反思。这里的“经行处”,指的是过去经常行走的地方;“转觉非”则表示现在感到与原来不同了。诗人回顾过去,发现那里已经变得陌生而陌生,不禁感叹时光荏苒,人事变迁。这种感受让人深刻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沧桑,也让人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与回忆。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担忧与忧虑以及个人经历的变化所带来的思考与感悟。它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很好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