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民日日叹零丁,惟听中朝说太平。
万里江山云莽荡,五更风雨剑悲鸣。
桓温岂解知王猛,徐庶从来识孔明。
箫管莫吹关塞曲,野花闲草不胜情。

本诗《次韵》由元朝的王冕创作,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时局变动的忧虑。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生民日日叹零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担忧。在古代社会,农民、工匠等底层人民的生活常常处于贫困和艰难之中,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辛酸和无奈。这里的“叹零丁”意味着他们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王冕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民生的关切和同情。
  2. 惟听中朝说太平:这里的“中朝”通常指朝廷或中央政府。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尽管朝廷可能表面上宣称太平,但实际上国家内部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这种表述反映了诗人对政治现实深刻的洞察力。
  3. 万里江山云莽荡:这句描绘了国家的辽阔和边疆的局势。诗人使用“万里江山”来强调国土的广阔,而“云莽荡”则形容边疆的混乱和不稳定。这样的描述让人感受到国家的脆弱性和人民的苦难。
  4. 五更风雨剑悲鸣:这里的“五更”指的是深夜时分,而“风雨”和“剑悲鸣”则形象地描述了战场上的残酷和战士的痛苦。这里的“剑悲鸣”不仅指剑声,也象征着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哀鸣。
  5. 桓温岂解知王猛:桓温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曾经评价王猛为“奇才”。然而,这里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出对桓温是否真正理解王猛才能的疑问(桓温岂解知王猛)。这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批判精神。
  6. 徐庶从来识孔明:徐庶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他曾建议刘备不要与曹操正面冲突,而是采取联合孙权的战略。这里的“识孔明”指的是徐庶的智慧和见识。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智者的尊重和对策略的赞赏。
  7. 箫管莫吹关塞曲:这里的“关塞曲”指的是与边塞相关的音乐,而诗人禁止人们吹奏这种曲子则是因为他认为这种音乐过于悲壮和哀伤,不适合在当前的背景下播放。这反映了诗人对音乐情感的敏感和对时局变化的深刻理解。
  8. 野花闲草不胜情:这里的“野花闲草”代表着自然之美,而“不胜情”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美景深深的喜爱和留恋。诗人通过对自然美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绪。

《次韵》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心,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才华。这首诗不仅是王冕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珍贵遗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