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济州山不多,平林大野少人家。
解貂且问将军酒,对雪谁言学士茶?
直北五更闻玉笛,江南十月老梅花。
相逢休说凄凉事,湖海诸郎鬓未华。
【注释】
济州:地名,今山东济宁一带。
山不多:指滕、邹二州,在济州的东境。
平林大野少人家:指平原上的树林和田野很少,很少有人家居住。
解貂:脱下貂皮衣。
直北:从北边。
五更:夜半时分。
玉笛:笛子的美称。
湖海诸郎:即“湖海群贤”,泛指各地名士。
【译文】
九月初七,滕州、邹县的山并不多,平原上的森林和田野很少,很少有人家居住;解下貂裘向将军借酒喝,面对雪花谁又愿意说学士茶呢?
听到北方传来玉笛声,江南十月已到晚梅时节。
相逢之时不要谈论凄凉的事,我与湖海诸郎的鬓发尚未花白。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元丰五年(1082)九月二十七日在徐州任上时所作。当时苏轼正在滕、邹二州任职,所以写有这首诗。
前四句写景。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滕、邹二州的自然风光。“山不多”一句,突出了滕、邹二州山多而平林大野少的特色;“少人家”一句,则写出了平林大野中很少人家的情况。这两句既为下文写人作了铺垫,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后四句写物。诗人通过“解貂”这一细节,表现出他对朋友的关心和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与友人相聚欢谈的情景。“且问”、“谁言”二字,更是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直北五更闻玉笛,江南十月老梅花。”这两句诗,不仅点明了时间是在冬天,而且通过“直北”“江南”两个方位词的使用,使得画面更为生动具体。其中,“五更”一词,既表明了时间是在深夜,也暗示了作者与朋友相聚的时间之长。至于“玉笛”,则是诗人耳中所闻之声。“江南十月老梅花”一句,则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这里,作者通过“直北”“江南”两个方位词的使用,以及“玉笛”“梅花”等词语的使用,使得画面更为生动具体。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之情。
最后两句“相逢休说凄凉事,湖海诸郎鬓未华”。“湖海诸郎”是指各地名士,也就是那些与苏轼交往密切的朋友。这句诗的意思是,当大家相逢时,就不要谈论那些令人伤感的事情了,因为我们这些湖海诸郎的鬓发还未花白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语手法。一方面,他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和岁月流转的感慨;另一方面,他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悲慨。
这首七律诗语言简练明了,意境深远含蓄。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苏轼这位伟大诗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