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看云故有愁,燕山那忍送君游。
天风五月能生雪,野气四时浑似秋。
适兴何须穷险绝,忘机不必论公侯。
归来着我门前过,莫把羁杯对白鸥。
注释:在南国看到云就会感到忧愁,燕山怎么能忍受你的离去呢?
五月的天风能把雪花吹落,四时的野气都像秋天一样寒冷。
到野外去散心不必刻意追求险峻难行之处,忘掉机巧并不一定要谈论功名利禄。
你回来时路过我这里,请不要拿美酒招待那些白鸥。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五台山的风光,表达对朋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希望和朋友保持距离的心愿。
南国看云故有愁,燕山那忍送君游。
天风五月能生雪,野气四时浑似秋。
适兴何须穷险绝,忘机不必论公侯。
归来着我门前过,莫把羁杯对白鸥。
注释:在南国看到云就会感到忧愁,燕山怎么能忍受你的离去呢?
五月的天风能把雪花吹落,四时的野气都像秋天一样寒冷。
到野外去散心不必刻意追求险峻难行之处,忘掉机巧并不一定要谈论功名利禄。
你回来时路过我这里,请不要拿美酒招待那些白鸥。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五台山的风光,表达对朋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希望和朋友保持距离的心愿。
【赏析】 此诗作于天顺八年(1464),当时作者在南京国子监教授。全诗四十八句,前八句写仁政之盛;中间十句写风俗之美;后二十八句写礼乐之兴,最后六句点明“仁风”即仁政。全诗以“仁”字贯串始终,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首联写仁政普被天下,圣道如日月般光明无二。 颔联说仁政像滋润万物的雨露一样普降人间,使人民享受太平盛世。 颈联写虽然夷陵地处边远,但有贤王治理,百姓安居乐业,并不感到偏僻。
山中作寄城中诸友 山深无行踪,蹊路土华长。 白云忽飞来,令人起遐想。 松间微风奏,石罅幽泉响。 坐久怀抱空,悠然会清赏。 在山虽无荣,出山有何好? 清流混潢污,远志成小草。 松柏本贞固,蒲柳易枯槁。 扰扰路旁儿,知止不如鸟。 白云开林峦,黑雾漫城郭。 出门道路违,蠢蠢都不觉。 游蚁上枯槎,归鸟隐丛薄。 寄语远行人,莫待风雨恶。 注释: - 山深无行踪,蹊路土华长。 -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全诗共八十二句,每四句成一韵,共分为三组。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注释详细解释了每句的含义和背景。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自崔镇至济州人情风俗可叹三十韵 天阙星河近,关山道路长。 断云依野树,归鸟傍斜阳。 吊古添惆怅,伤时重慨慷。 艰难衣带缓,辛苦鬓毛苍。 昨日辞崔镇,今晨过回梁。 躲船荦愁确,打牵畏汪洋。 舟子招呼急,商人问信忙。 新州山顶上,沛县水中央。
这首诗是杜甫在济州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当地风俗人情的深深感慨。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密雪团花大,飞冰就木僵。 注释:大雪纷飞,如同花朵般密集,大地一片白茫茫;树木因积雪太重而倒下。形容冬季的寒冷景象和人们的艰辛生活。 2. 垂情徒郁郁,极目转茫茫。 注释:满怀忧思,心情沉重;放眼望去,视线变得迷茫不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外界环境的迷茫。 3. 圣主春秋盛,贤臣事业张。 注释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通晓诗歌大意,抓住关键信息,然后结合题目的提示要求作答。 “巢父诚辟世”,巢父是尧舜禹三代时期的隐士。他隐居山中,不与世俗往来,过着清静的生活。“许由真隐沦”,许由即许由子,相传为上古贤人。相传尧要把天下让给他,他不受;尧又要把天下禅给善卷和接舆,他们也不肯接受。后隐于箕山之下,农耕而食,被后人尊为高士。“势利既已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全诗共四十二句,按照顺序依次为:我行冀州路,默想古帝都。 水土或匪昔,《禹贡》书亦殊。 城郭类村坞,雨雪苦载涂。 丛薄聚冻禽,狐狸啸枯株。 寒云着我巾,寒风裂我襦。 盱衡一吐气,冻凌满髭须。 程程望烟火,道旁少人居。 小米无得买,浊醪无得酤。 土房桑树根,仿佛似酒垆。 徘徊问野老,可否借我厨。 野老欣笑迎,近前挽我裾。 热水温我手,火炕暖我躯。 叮咛勿洗面,洗面破皮肤。
诗句翻译: 1. 我一生命运多舛,常年奔波劳碌。 2. 风霜苦寒侵凌,怎能不白头? 3. 前几天还是东阿城,如今却成了鸡狗窝。 4. 今朝来到枣强县,步步追随人后行。 5. 凄凉无人知我情,辛苦只自承受。 6. 解冻时烧草木枯,屏住寒冷买酒喝。 7. 驱使仆人问前程,借锅煮饭借刁斗。 8. 别说美酒滋味好,只管好好品尝。 9. 油腻腻的东西无法去,面目显得更加厚。 10. 经过村子过小道
这首诗的原文是唐代李白的《心远轩》。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翻译,以及相应的注释和赏析。 1. 渊明赋归去,寓意在田园。 - 渊明:指陶渊明,中国东晋时期的诗人和哲学家。 - 赋归去:即表达归隐的愿望。 - 寓意在田园:比喻隐居的生活就像诗中的田园生活一样理想、宁静。 2. 结庐杂人境,喜无车马喧。 - 结庐:搭建房屋,隐居的意思。 - 杂人境:混杂于人间。 - 无车马喧
【注释】 杂吟三首:即《杂诗》三首。杂诗:指不分类的七言古诗。 出门(出门在外):离家远行。 好山色:美丽的景色。 况值风日暄:碰上了晴朗温暖的日子。 依依杨柳庄:柳树依依,像庄户人家一样。 郁郁桑柘村:茂密的桑树、柘树环绕,像村庄一样。 蹊路(xīlù)曲:小路曲曲折折。 如在故林园:好像回到了自己的树林和园林中。 白烟横远屿:白色的烟雾笼罩着远处的小岛。 红花粲晴原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都城暮春: 描述都城里春天的景象。 2. 绣房香幄紫驼车:描绘豪华的装饰和交通工具,紫驼车载满香气。 3. 队马连云拥醉娥:形容队伍庞大,如云般密集,人们沉浸在醉意之中。 4. 天上柳花随处衮:比喻春天的柳絮无处不在,如同翻滚的云层。 5. 人间春色已无多:暗示春天即将过去,美景不再。 6. 风流谩听《黄金缕》:形容人们在春天的美景中陶醉,仿佛置身于仙境。 7.
【注释】 1. 关北:指今陕西北部。小景图:指赵孟頫的《秋郊作图》。 2. 坐歌无奈画图何:指自己无法在诗中描绘出这幅画的意境。 3. 长藤挂树春风少:春天时,长满爬山虎(长藤)的大树较少。 4. 老石敛云秋色多:秋天时,石头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云彩,景色更加幽深。 5. 客子:作者自称。淡然:淡泊名利。岁月:时光。王孙:贵族子弟。徒尔:徒劳无功。山河:指国家。 6. 居庸道:长城的一段
诗句:一片雪飞寒较多,即看漫地却如何? 译文:一片雪花飞落,寒冷的气息更加浓厚。放眼望去,大地被雪覆盖,这景象让人不禁想问,这样的景色又当如何呢? 赏析: 《临清阻雪其二》是元代诗人王冕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雪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与深刻思考。首句“一片雪飞寒较多”,直接点明了雪的飘落和带来的寒冷,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紧接着的“即看漫地却如何?”不仅表现了大雪的壮观
莫处士悼诗 【注释】 乐闲:乐于闲适。处士:古代指未仕而居乡的读书人。西河:黄河以西,即今河南、山西一带。义风:指高洁的节操。孝行:指孝顺之行。栖霞:指山间的云气。清梦:指美好的梦境。悲歌:悲伤的歌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隐居在黄河西岸、不慕名利、志节高洁的处士的怀念之情。全诗通过描写这位处士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首句“乐闲处士老西河”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前者。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丹墀”,“五色春”,“堂”、“役”。 【答案】 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 圣上喜迎新进士,民间应得好官人。 江花绕屋厅事近,烟树连城野趣真。 所愿堂堂尽忠孝,毋劳滚滚役风尘
诗句释义 1 老夫住近山阴曲,万竹中间一草堂。 - "老夫"表示诗人自己,"山阴曲"可能是指山阴的弯曲之处,这里指的是一个靠近山的地方。"万竹中间一草堂"形容环境清幽,在众多竹子中仅有一个草堂可以居住。 2. 开径不曾防俗客,读书恰是得清凉。 - "开径"意味着开辟道路或通道,"不曾防俗客"表明诗人没有特意去阻挡或者避开那些外来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