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山走蓟门,崭然天险中路分。
高风吹雨作飞雪,老树积烟成冻云。
武帐驻兵谈亚父,毡城无语及昭君。
夜深谁渡桑干水?
呜咽笳声不忍闻。
注释:
万里长山走蓟门,崭然天险中路分。:万里长城蜿蜒曲折的走向蓟门,在这条道路上显得格外险峻。
高风吹雨作飞雪,老树积烟成冻云。:狂风呼啸着,把雨水吹得如同雪花一样飘洒下来;老树枝繁叶茂,积满了烟雾,变成了像云一样的白茫茫一片。
武帐驻兵谈亚父,毡城无语及昭君。:军营里驻扎着士兵,他们正在谈论着亚父的事迹;毡城中的人们默默无语,因为他们想起了汉朝的昭君。
夜深谁渡桑干水?呜咽笳声不忍闻。:夜深人静的时候,谁还会渡过桑干河呢?听着那凄厉的笳声让人忍不住伤心地流泪。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在登楼远眺蓟北边塞时所创作的。诗人通过对边塞风光和戍守将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边疆人民深深的关怀以及对国事的关注。
首句“万里长山走蓟门”,描绘了一幅辽阔壮观的画卷,将读者带入了边关的壮丽景色之中。这里的“万里长山”指的是绵延不断的群山,象征着辽阔无垠的土地;而“走蓟门”则是指这些山脉最终汇聚到了蓟城之下,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颔联“高风吹雨作飞雪,老树积烟成冻云”,进一步描绘了边关的恶劣气候条件。这里的“高风”指的是强烈的寒风,能够刮起如飞雪般的大雪;“老树积烟成冻云”则形容了树木在大风中摇曳不定,仿佛烟雾缭绕、化作了冻云。这些景象都展现了边关的荒凉与艰苦。
颈联“武帐驻兵谈亚父,毡城无语及昭君”则是诗人对戍守将士们生活状态的描绘。他们驻扎在军帐之中,围坐在一起畅谈起历史故事中的亚父(指姜太公)以及汉朝的昭君(指王昭君)。这里的“武帐”指的是帐篷,是士兵们休息的地方;“毡城”则是用毡布搭建而成的城墙,用于抵御外敌入侵。
尾联“夜深谁渡桑干水?呜咽笳声不忍闻”则是对夜晚渡河情景的描写。在寂静的夜晚,谁还会愿意渡过桑干河呢?听着那凄厉的笳声让人忍不住伤心地流泪。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戍守将士们艰苦生活条件的同情和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和戍守将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边疆人民深深的关怀以及对国事的关注。同时,诗中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