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草流光锦绣衢,龙旗千乘拥金舆。
指挥漫说丁都护,献赋可怜扬大夫。
花压翠楼秋雨重,雪围毡屋夜灯孤。
行人只说山川好,不信沙尘上鬓须。

【注释】

红草:即“胡麻”,即芝麻。锦绣衢:指京城长安,因为唐代长安城内街巷纵横交错,像织成的美丽图案一样,故称。千乘:古代天子的车子以千乘为数。金舆:指皇帝乘坐的车子。指挥:唐玄宗时在京师设立左右羽林大将军,统领禁军,称为“三卫”,其中“中卫”为“龙旗”,即龙旗护卫着金舆,所以称为“指挥”。丁都护:指唐朝名将李靖。扬大夫:扬雄,西汉人,有“赋”之才。他曾任过扬州刺史,故称。花压翠楼:翠楼,即高楼,这里指皇宫的楼台。秋雨重:秋天下雨,雨点重重地打在花上。雪围毡屋:大雪纷飞,积雪覆盖着毡屋子,形容天气寒冷。夜灯孤:晚上只有一盏灯火,显得格外孤单。行人:指诗人自己。山川好:山水风光好。信:相信。沙尘:指风沙,沙尘迷眼,使人看不见景物。上鬓须:指风吹沙尘扑面,使鬓发斑白。

【赏析】

本篇是一首咏古讽今之作。开头两句写唐玄宗时京都长安的繁荣景象。首句写京城繁华,次句写皇帝出行仪仗队伍的壮丽。“指挥”、“龙旗”、“金舆”、“金门”、“紫陌”,都是富贵荣华的表现。“指挥漫说”四句写诗人对当时统治集团的不满情绪。作者认为,这些朝廷大臣只是一味地歌功颂德,而实际上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值得称道。“献赋可怜扬大夫”,“献赋”,指杨炯,他是初唐诗人之一,曾给武则天写过《从囚赋》。作者在这里讽刺那些只会写诗作文的人,实际上是在指责那些不务实际、只知阿谀逢迎的大臣。后四句写景,渲染气氛,表现了作者的感慨之情。“行人只说山川好”一句是全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的用意所在。作者在这里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关切,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最后两句是作者的议论,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观点。诗人认为,人们应该看到国家的危机所在,不应被眼前的繁华所迷惑。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