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灵本是爱山农,况是登临重复重。
海水浮来多怪石,云霄上接有高松。
忘情浅浅溪中鸟,不雨深深洞底龙。
带甲如今满天地,烟霞合此寄高踪。
临江寺
山灵本是爱山农,况是登临重复重。
海水浮来多怪石,云霄上接有高松。
忘情浅浅溪中鸟,不雨深深洞底龙。
带甲如今满天地,烟霞合此寄高踪。
注释:
- 山灵本是爱山农:山中的神灵本来是喜爱山间的农夫的,但这里却反复强调“爱”字。
- 登临重复重:多次登上这座山,每次都觉得它更加美丽。
- 海水浮来多怪石:海水冲刷过来时,会冲刷出许多奇特的石头。
- 云霄上接有高松:在云霄之上,会有高耸入云的松树。
- 忘情浅浅溪中鸟:忘却了世间的功名利禄,就像那溪水中自在飞翔的鸟儿一样。
- 不雨深深洞底龙:即使在雨水来临之时,也能深藏于洞穴之中,如同龙一般神秘莫测。
- 带甲如今满天地:如今带着一身战甲的人遍布天下。
- 烟霞合此寄高踪:我将用这如烟如霞的景象来寄托我的高尚志向。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描绘了临江寺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首句“山灵本是爱山农,况是登临重复重”,以山灵自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水之间的深厚情感。同时,“重复重”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登山之乐的无尽追求。
次句“海水浮来多怪石,云霄上接有高松”,通过对大海与高山的描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海水的奔涌和云霄的高耸都为诗人所赞美,而高松的存在则象征着坚韧的品质。
第三句“忘情浅浅溪中鸟,不雨深深洞底龙”,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生物的观察和感悟。溪中之鸟和洞底之龙都表现出一种超脱物外、自由自在的状态,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向往。
最后两句“带甲如今满天地,烟霞合此寄高踪”,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总结和反思。带着一身战甲的人遍布天下,而烟霞则成为了诗人寄托理想的载体。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同时,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追求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