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仆济济唐衣冠,五马不着黄金鞍。
饮流系树各有适,未许便作驽骀看。
鬣■萧萧绿云茸,喷沫长鸣山岳动。
世无伯乐肉眼痴,那识渥洼千里种。
官家去年搜骏良,有马尽拘归监坊。
遂令天下气凋丧,驴骡馲𩢷争腾骧。
只今康衢无马迹,得见画图差可识。
画图画图奈尔何,抚几为之三叹息。
五马图
太仆济济唐衣冠,五马不着黄金鞍。
饮流系树各有适,未许便作驽骀看。
鬣■萧萧绿云茸,喷沫长鸣山岳动。
世无伯乐肉眼痴,那识渥洼千里种。
官家去年搜骏良,有马尽拘归监坊。
遂令天下气凋丧,驴骡馲𩢷争腾骧。
只今康衢无马迹,得见画图差可识。
画图画图奈尔何,抚几为之三叹息。
【注释】太仆:官名,掌管皇帝乘舆和行从事务。济济:众多而整齐貌。唐衣冠:唐朝的服饰。五马:指皇帝的仪仗马。不着黄金鞍:没有用金银装饰的车马鞍子。饮流:饮水。系树:拴在树上。适:舒适。驽骀(nu dai):原意指劣马,后用来比喻才能平庸的人。鬣■:马鬃上的短毛。萧萧:形容风吹动的样子。绿云茸:指马身上像云雾一样的青色丝毛。喷沫:马喷出的热气或唾液。长鸣:马长声嘶叫。山岳动:形容马跑得飞快,气势雄伟。伯乐:古代传说中的相马专家,相传他能识别出千里马。肉眼:普通人的眼睛看不见千里马的特征,比喻不善于识别人才的人。那识:如何能识别。渥洼:马的一种,传说中有千里马。良:优秀。厩(jiu)坊:马的棚栏。气:这里指国运。馲(yin)𩢷:一种劣马。争腾骧:竞相奔腾。康衢(kongqu):大路。马迹:马蹄印。奈尔何:奈你何,没有办法。三叹息:多次叹息。【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咏史抒怀的方式,借对唐代太仆之属的描绘抒发自己对当时统治者不识真才的悲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首句“太仆济济唐衣冠”是全诗的总领,诗人开篇就点出了主人公的身份——太仆,也就是皇帝车驾的总管,他身着盛装,气宇轩昂,显得十分高贵。第二句“五马不着黄金鞍”,诗人笔锋一转,描写了这五位显赫身份的人却骑着一般的马匹,没有华丽的鞍具。这种反差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身居高位却不知珍惜、不思进取者深深的失望与不满。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看到了这五位显赫人物各自不同的生活状态,有的悠闲自得,有的则忧心忡忡。然而,无论是哪种状态,都无法掩盖他们身上的平庸与无趣。
第三句“饮流系树各有适”,进一步描绘了这五位显赫人物各自不同的生活状态。有的悠然自得,有的则忧心忡忡;有的喝着泉水,有的则系着树根……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那么的自然、自在,仿佛他们就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然而,无论哪一种生活方式,都难以掩饰他们内心的空虚与无聊。
第四句“未许便作驽骀看”,诗人将视角转向了这五位显赫人物的后代——那些默默无闻的驽骀之辈。他们虽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与认可,只能被看作是平庸无能的人。这种对比强烈的讽刺意味深长,令人深思。
诗人又通过对马群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一群骏马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它们或奔腾、或嘶鸣、或飞奔、或跳跃……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活力,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它们的脚下颤抖。这些马匹的英姿飒爽、气势磅礴,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诗人并没有仅仅满足于这种表面的描绘,而是深入挖掘了马群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它们虽然拥有卓越的才能与品质,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被埋没、被忽视、被贬低。这种无奈与悲哀让人深感痛惜与惋惜。
最后两句“世无伯乐肉眼痴,那识渥洼千里种”,诗人再次发出感慨与呼唤。如果世上还有真正懂得欣赏人才的人,就不会如此轻易地放弃对千里马的关注与培养。而对于那些只知道一味追求名利、却不懂得珍惜人才的人来说,也应当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过于狭隘、过于自私。
尾联“官家去年搜骏良,有马尽拘归监坊”则是对现实状况的揭示与批判。朝廷下令搜索优秀的马匹,将所有的骏马都关押起来,这种做法无疑是对真正有能力的人才的摧残与打压。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人才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更会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当时统治阶层的抨击与讽刺,更是对整个时代的反思与警醒。它提醒我们要珍视人才、尊重人才、培养人才,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繁荣的未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