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要修持,依恁相当。出真慈、真慧无方。上从父母,下顺儿娘。待放琼花,飘琼屑,饮琼浆。
做就金园,建起瑶房。这朱郎、常爇心香。命声响亮,性韵玎珰。便得清泠,成清净,处清凉。

【注释】

如要修持,依恁相当。出真慈、真慧无方。上从父母,下顺儿娘。待放琼花,飘琼屑,饮琼浆。

这朱郎、常爇心香。命声响亮,性韵玎珰。便得清泠,成清净,处清凉。

译文

要想修行,就按照这个方式去做吧。

修行的目的就是让真慈与真慧都发挥出来,这是无方之法。修行人要上承父母之恩,下顺儿女之命。修行人在修行过程中就像一朵正在开放的莲花,花瓣飘落下来就是晶莹的花蕊和花瓣,这就是喝着甘露,吃着美酒的过程。修行人在修行的过程中,就要像金园、瑶房一样建造自己的道场。修行人要常常烧香礼佛,让心香常驻。修行人要有声音响亮,有性情韵律。这样就能获得清凉的心境,达到清净无为的境界了。

赏析:

《行香子·清静观》这首词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作品。这首词写修道者修炼时的情景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道家“无为”“清净”思想的推崇。

“如要修持,依恁相当。” 首句起兴,说明修道的目的。“相”指修行人自身。“相当”是说,要依照修行人的法度去修行。

下面三句写修道的过程:“出真慈、真慧无方。” “慈”指慈爱之心。“慧”指智慧之心。“无方”即无法可依,无法可循。这里强调的是修行的随意性和自由性,也就是道家所说的“自然”。

接下来四句是具体描述修行过程:“出真慈、真慧无方。” “上从父母,下顺儿娘。” 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在子女的依赖中生活,这是人生最基本的条件和要求。“上从父母”是指修行人在精神上的追求要向上,“下顺儿娘”是指修行人在物质上的需求要向下,也就是说,既要有精神追求,又要有物质基础。

接着两句:“待放琼花,飘琼屑,饮琼浆。” 这里用比喻手法描写了修行过程。“琼花”指修行人的道场,即金园、瑶房。“飘琼屑”形容道场中飘洒下的花瓣,“饮琼浆”则是品尝道场中的食物。这里把修行过程比作是一朵正在绽放的莲花,它的花瓣飘落在花瓣和花瓣之间,就像喝着甘露,吃着美食一样。

最后四句:“做就金园,建起瑶房。这朱郎、常爇心香。命声响亮,性韵玎珰。” 这几句是对前面四句的总结和提炼。“做就金园”指的是建造好自己的道场,“建起瑶房”则是说在道场上居住和活动。“这朱郎”是对自己修行身份的一种称呼,“常爇心香”则是指经常烧香礼拜。“命声响亮,性韵玎珰”意思是说,他的声音非常响亮,他的性情非常优美动听。

整首词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充满了道家思想的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