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籍占东南,相去天一握。
曩闻大瀛海,出缩几蜗角。
欲说耳目隘,欲涉关河邈。
离合自有时,甫见一南北。
逝将摆世事,羽化骑鸾鷟。
朝行过夷门,暮去宿易涿。
三晋多权谋,邹鲁守经学。
人生出与处,相逢饱商榷。
弃捐何足惜,无为误奇璞。

注释

感兴二十七首:即《杂诗》二十七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旧籍:指旧时的书籍、典籍。占东南:比喻旧时书籍、典籍在东南之地。天一握:形容旧时书籍、典籍之广博。曩闻:过去听说。大瀛海:大海。出缩几蜗角:比喻旧时书籍、典籍之广博。欲说耳目隘:想表达自己的眼界受到限制。欲涉关河邈:想跨越重重困难去追求学问。离合自有时:离别和团聚自有其时,不必强求。甫见一南北:刚刚看到了东西南北。逝将摆世事:将要摆平世间的事务。羽化骑鸾鷟(zhuò):指仙人骑着鸾凤飞上天。鸾鷟,神话中的神鸟。朝行过夷门,暮去宿易涿:早晨路过夷门,晚上住宿易州。三晋:今山西一带。权谋:机变谋略。邹鲁:古代两个地区,春秋时期为鲁国,战国后期为邹国。经学:儒家学说。人生出与处:人生出生与离开。相逢饱商榷(cè):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起讨论。弃捐何足惜:丢弃的东西不值得可惜。无为误奇璞:不要浪费才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诗人对人生、对学术态度的诗歌。全诗共八句,以“人生出与处,相逢饱商榷”作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学术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第一句“旧籍占东南,相去天一握。”描绘了旧时书籍、典籍广博如海的景象。第二句“曩闻大瀛海,出缩几蜗角。”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认知有限。第三句“欲说耳目隘,欲涉关河邈。”则表达了诗人想要突破视野的限制,去追求更广阔的知识的愿望。第四句“离合自有时,甫见一南北。”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团聚的认识,认为它们自有其时。第五句“逝将摆世事,羽化骑鸾鷟。”表达了诗人要摆平世间的事务,如同仙人骑着鸾凤升天一般。第六句“朝行过夷门,暮去宿易涿。”则表达了诗人的旅途经历,从早晨经过夷门到晚上住宿易州。第七句“三晋多权谋,邹鲁守经学。”则表达了诗人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的认识,认为邹鲁地区注重儒家学说,而三晋地区则重视机变谋略。最后一句“人生出与处,相逢饱商榷。”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认为人生就是出生与离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起讨论并共同进步。

整首诗通过对旧籍、大瀛海、耳鼻等意象的描绘,以及对离别、团聚、学术等问题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学术的热情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同时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展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