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别愁,日月去如掷。
飞鸿背朔云,老去犹旅食。
良会不可常,一岁四五日。
悠然千载上,此愿何时毕。
是时属秋季,月魄如弦直。
倦翰纵横飞,暮景凝绀碧。
园英澹寒芳,贫女改颜色。
咄哉值兹辰,仅隔风雨夕。
心赏了无馀,万物空相逼。
勿叹客囊空,冷面令渠赤。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体会思想情感,这是诗歌类题目最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技巧。“赏析”是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歌的内容理解及表达技巧的鉴赏。解答本题时,先要了解全诗内容,根据注释和重点句子理解诗意;然后抓住关键句,概括主旨,把握情感;再分析运用了哪些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何作用;最后评价诗人的情感态度。注意答题要点:用词特点+表达效果+情感或主旨。

重九前一日与何会卿诸友分韵得日字禁体用字

人生多别愁,日月去如掷。

飞鸿背朔云,老去犹旅食。

良会不可常,一岁四五日。

悠然千载上,此愿何时毕。

是时属秋季,月魄如弦直。

倦翰纵横飞,暮景凝绀碧。

园英澹寒芳,贫女改颜色。

咄哉值兹辰,仅隔风雨夕。

心赏了无馀,万物空相逼。

勿叹客囊空,冷面令渠赤。

【译文】

人生多别离之愁,日月流逝如同被抛掷。

孤雁飞越北方的云层,年老后依然像游子一样漂泊不定。

美好时刻难得相聚,一年中只有四五天。

遥想千年前的时光,那时我的愿望还没有完成。

这时正值秋季,明月皎洁如同琴弦一般明亮。

笔力已衰无法挥洒自如,黄昏时分景色宛如青色。

园中的花儿散发着寒香,贫家女子也改变了容颜。

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我们相聚共饮,希望不要因为短暂的离别而悲伤叹息。

欣赏美景的心情愉悦无边,世间万物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不必感叹自己的囊中空空,即使脸色变得苍白也要微笑面对。

【赏析】

《重阳与何会卿诸友分韵得日字》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于公元934年(唐昭宗乾宁二年)重阳节,当时作者因避乱南逃至湖南,与何会卿等朋友一起登高饮酒作诗,并分题赋诗。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重阳节的聚会盛况。诗人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一联“人生多别愁,日月去如掷。”表达了人生苦短,易逝难留的感慨。诗人以“日月去”比喻时间流逝之快,以“如掷”形容光阴荏苒,暗示着人生的短暂。

第二联“飞鸿背朔云,老去犹旅食。”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将自己比作“飞鸿”,象征着他远离家乡,漂泊异乡,身处困境却仍努力生活着。这既反映了诗人的艰辛处境,也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深切思念。

第三联“良会不可常,一岁四五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渴望。虽然朋友们相聚的时间非常短暂,但诗人依然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机会,期待着与朋友们再次重逢的日子。

第四联“悠然千载上,此愿何时毕。”则表现了诗人对历史长河的思考与感慨。诗人想象自己在千年前的某个时刻,与友人共饮谈笑,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然而,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他不禁发出了“何时才能实现”的感叹。

第五联“是时属秋季,月魄如弦直。”则描绘了秋天的美好景色,月光如琴弦般明亮而清澈。这一联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心情的一种烘托。

第六联“倦翰纵横飞,暮景凝绀碧。”则表现了诗人的疲惫与困顿。他的笔力已经衰退,无法再写出优美的诗文;傍晚时分,他看着天空中渐渐变暗的景色,感到十分沮丧。

第七联“园英澹寒芳,贫女改颜色。”则描写了园中的花儿散发出寒香,贫家女子也改变了容颜。这既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盎然的景象,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苦与不易。

第八联“咄哉值兹辰,仅隔风雨夕。”则是诗人发出感慨与感叹的句子。他认为现在正是一个美好而又难得的时刻,可惜的是他们只能在风雨之夜相聚。这里的“咄哉”一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之情。

第九联“心赏了无馀,万物空相逼。”则是诗人对友情的进一步升华。他认为只要大家能够在一起畅聊、分享彼此的快乐与烦恼,那么无论外界多么艰难险阻都不足为虑。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激之情,也体现了他的胸怀坦荡与豁达大度的品质。

第十联“勿叹客囊空,冷面令渠赤。”则是对友人的一种安慰与鼓励。诗人告诉他们不要因为囊中羞涩而灰心丧气,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挑战。这里既表达了诗人的关心与体贴之意,也彰显了他们的高尚品质与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