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药长安市,古有韩伯休。
纷纷要谐价,百唤不转头。
坐令儿女觉,暮去不稍留。
人生异鸟兽,饮啄择所求。
岂无爪距才,而要安笼囚。
贫贱亦有道,不独为身谋。

【注释】严君平:东汉时卖卜于长安的人。韩伯休:西汉时隐士。要谐价:讨价还价,以获得好价钱。百唤不转头:形容人不肯轻易答应买主的要求。饮啄(zhuó):鸟兽觅食。爪距才:爪子和嘴的才能。安笼囚(qíng):《列子·黄帝》中说,凤凰有五色,而人们只看到它的羽毛颜色就认为它是普通的鸟。所以“安笼囚”比喻用网罩住鸟儿或用绳索捆绑它。道:指正道。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在成都草堂作客期间写的一组咏史诗。前四句为第一首,后四句为第二首。诗人通过写严君平、韩伯休两个隐者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追逐金钱名利,不顾节操品行的行为。

首联:“卖药长安市,古有韩伯休。” 诗人先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背景。长安市是一个繁华热闹的市场,也是当时社会各种人物汇聚的地方。韩伯休是古代一个有名的隐士,他在长安市上卖药,过着清贫的生活,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志向。这两句既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又为下文的描写埋下了伏笔。

颔联:“纷纷要谐价,百唤不转头。” 诗人用“纷纷”一词来形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行为特点,即大家都争着去讨价还价,争取更好的价钱,但却不肯轻易地答应别人的要求。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暗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这两句既是对韩伯休行为的概括,又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

颈联:“坐令儿女觉,暮去不稍留。” 诗人用“坐令”一词来形容韩伯休在卖药过程中的态度和方法,即他始终如一地保持着清高的品质和道德修养。同时,他也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为金钱利益所动摇。这一联进一步揭示了韩伯休的品质和性格特点。这两句既赞美了韩伯休的行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尾联:“人生异鸟兽,饮啄择所求。” 诗人用“人生”一词来概括整个人类社会,强调了人类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同时,他也指出了人类的本性和欲望是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和目标。这一联既是对全篇主题的总结,又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揭示。

整组诗以“续咏史二首”为题,通过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诗人通过对比韩伯休和其他人的行为,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他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呼吁人们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原则信念,不被金钱利益所迷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