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严夫子,易老养高致。
日阅裁数人,少取多论议。
初不要赢馀,未暮辄关肆。
人知取人廉,要之亦馀事。
假我龟策业,行我诲人意。
夫子不弃世,谁言两相弃。

【译文】

四川有个名叫严君平的人,他的学问修养很高。每天只读几篇书,少取多论议。起初不要别人给他的财物,未到傍晚就关门做生意。人们知道他取人钱财廉明,这只不过是他做官的副业罢了。如果给我龟策之类的书籍,我就会按自己的思想教育人。严夫子不会抛弃世间的事物,那谁又敢说他会抛弃世人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任成都尹时,作《续咏史》以继《咏史》之作。严君平,东汉初年蜀郡成都(今成都市)人,字君平,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隐居不仕,以卖卜为生活来源。据说他善于占卜,能知未来吉凶。当时蜀王刘禅请他出来任职,但严君平不愿为官,于是便隐姓埋名,潜心研究道术,并以此谋生。

严君平的事迹,被后人传诵不衰。《史记·循吏列传》说他“不慕当世,清静自守”。《汉书·循吏传》也载称他“好学深思”,“非有求于人”。可见,严君平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渊博学识的隐逸之士。

诗中作者通过描写严君平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表达了对严君平等隐逸者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严君平虽然隐居不仕,但他却能够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和清净,不为外界所扰。他每天只是专心致志地研读几篇书,少取多论议。这种专注而淡泊的人生态度,正是诗人所推崇的。同时,严君平还强调了廉洁奉公的重要性。他不要别人给他的财物,未到傍晚就关门做生意。这种廉洁的品质,使得他成为世人所尊敬的楷模。

严君平还注重教育他人,传授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他假我龟策业,行我诲人意。这表明他并不满足于自身的知识与才能,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教诲来影响和启迪他人。这种无私的教育精神,也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严君平形象的刻画和描绘,展现了其高尚品德和独特魅力。它不仅是对严君平的赞颂,更是对所有追求真理、坚守信仰的人的鼓励和启示。让我们一同学习严君平的精神风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