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沦朴散,天地始玄黄。乌飞兔走渐生,群物类开张。一点如如至性,扑入臭皮囊。游魂失道,随波逐浪,万年千载不还乡。
错了鸿蒙体段,憎爱日相望。却认父母形骸。做我好容光。劫劫轮回贩骨,受尽苦和殃。何人闻早,寻他归路,莹然恢廓旧嘉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辨析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要求学生先翻译,然后分析内容,最后进行赏析。
“浑沦朴散”,意为混沌未分、朴素散乱。“天地始玄黄”意为天地开始呈现出玄色黄色。这一句描绘了混沌初开时的天地景象。“乌飞兔走渐生,群物类开张”,意为万物开始显现并逐渐生长出来。“一点如如至性,扑入臭皮囊”意为佛家认为人的本性是清净无染的,然而却被世俗之垢污染了。“游魂失道,随波逐浪,万年千载不还乡”意为游魂失去了本性的引导,被欲望和名利所驱使,无法回到故乡。这几句表现了作者对于世人被世俗之垢污染本性的不满与忧虑。
“错了鸿蒙体段,憎爱日相望”。这里“鸿蒙”指的是天地未开辟之时,“体段”指的是本性或本质。“憎爱日相望”意为憎恶与喜爱之情相互交织,难以割舍。这几句表现了作者对于世间众生被善恶情感所困扰的哀叹。
“却认父母形骸”,意为反而把世俗的名利当成了自己的父母。“做我好容光”,意为以世俗的名利作为自己的美颜。这几句表现了作者对于世人被名利所迷惑的心态。
“劫劫轮回贩骨”,意为生生世世都在轮回中不断地贩卖自己的骨骼,承受着无尽的痛苦和煎熬。“受尽苦和殃”,意为经历了种种痛苦和灾难。这几句表现了作者对于世人遭受苦难的同情。
“何人闻早,寻他归路,莹然恢廓旧嘉祥。”意思是有谁会早早听闻到这个道理,寻找回归的道路呢?只有那些具有智慧的人才能领悟到这个道理,并且能够恢复内心的清明与宽广。这几句表现了作者对于世人能够觉悟的期待。
【答案】
译文:宇宙之初,混沌未分,天地呈现玄黄色。万物开始出现,渐渐生长。人们被世俗的欲望所蒙蔽,丧失了本性。人们的肉身被名利所束缚,如同被恶臭所包围。世人迷失在生死轮回之中,饱受痛苦和磨难。有谁会早早地觉醒,寻找回归的道路?只有在那些拥有智慧的人才能领悟这个道理,并且恢复内心清明与宽广。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古意之作。上片主要写天地开辟后,人类开始出现时的情景。首句“浑沦朴散”,即混沌未分、朴素散乱,描绘出宇宙初开时的景象;第二句写天地开始呈现出玄色黄色,表明此时万物开始出现,生机勃发;第三句写万物开始显现并逐渐生长出来。第四句则用佛教思想来批评世人被世俗之垢污染本性的不幸处境,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
过片三句承上启下,进一步描绘出人们被名利所困扰、丧失本性的可悲状态。第五句“错”字点明主旨,指出世人之所以陷入这种境地,乃是因为“憎爱”两情交织、难以割舍所致;第六句又以“却认”二字点破世人颠倒黑白、将名利当作父母的错误认识;第七句则以“做我好容光”来讽刺世人以世俗之物装扮自己、粉饰太平的行为。这些诗句都深刻地揭示了世人被名利所迷惑的可悲命运。
末两句则以“劫劫轮回贩骨”“受尽苦和殃”等词语,强烈地谴责了人们对世间苦难的麻木不仁态度。“何人闻早,寻他归路”,既指世人没有及早醒悟,又隐含了作者对世人能够觉悟的期待。最后两句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作者对世人的期望所在:只有那些拥有智慧的人才能领悟到这个道理并恢复内心清明与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