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被清吟兴不穷,地炉烟暖火初红。
移舟访戴心应懒,入蔡平淮梦已空。
柳絮影高迷夜月,琪花香减怨春风。
鬓毛如猬蓬窗下,僵卧谁能识此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庚子雪中十二律》之一。全诗如下:
拥被清吟兴不穷,地炉烟暖火初红。
移舟访戴心应懒,入蔡平淮梦已空。
柳絮影高迷夜月,琪花香减怨春风。
鬓毛如猬蓬窗下,僵卧谁能识此翁。
下面是对每一联的解释:
”`
第1联: “拥被清吟兴不穷,地炉烟暖火初红。”
注释: 抱着被子静静地吟诵诗歌,兴致未尽,地炉里的烟温暖而升起,火苗开始变红。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家中静坐,一边吟诵诗歌,一边享受着温暖的地炉。这种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内心的平静。
第2联: “移舟访戴心应懒,入蔡平淮梦已空。”
注释: 我打算划船去拜访戴叔伦(字宾王),然而内心却感到慵懒;进入蔡州平定淮河的梦境,却又感觉像一场空想。
赏析: 这里的“移舟访戴”意味着诗人计划外出访友,但最终因为感到慵懒而放弃。而“入蔡平淮梦已空”则表明,尽管诗人试图通过想象来体验成功或成就的感觉,但实际上并没有实现这样的目标或梦想。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第3联: “柳絮影高迷夜月,琪花香减怨春风。”
注释: 柳絮的影子映衬着高悬的月亮,让人分不清是月色还是柳絮;春风吹落的花朵散发出的香气减弱了,似乎在抱怨春天的离去。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光下的柳絮显得格外清晰,而随着春风的吹拂,花朵的香气也逐渐减弱,这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短暂。
第4联: “鬓毛如猬蓬窗下,僵卧谁能识此翁。”
注释: 我的鬓发已经变得蓬松如同刺猬,只能蜷缩在窗下;在这样的状态下,谁会认识我这位老人呢?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体衰、容颜憔悴的感受。他自嘲地说自己像刺猬一样蜷缩在窗下,没有人能够认识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老者。这种自我贬低的言辞,既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无情的感慨,又展示了他对自身困境的一种无奈接受。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岁月流转中对人生、梦想以及衰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