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看红叶,县城闻捣衣。
自怜痴病苦,犹共赏心违。
高阁正临夜,前山应落晖。
离情在烟鸟,遥入故关飞。
野寺
介绍
《野寺》是唐代诗人雍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雍陶,字国钧,唐朝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出身贫寒,但文学成就颇高。他曾在文宗大和八年考中进士,并曾任侍御史。《野寺》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寺的静美与禅意,传达了诗人对人迹罕至的幽深环境的独有体验。
《野寺》这首诗的开篇“野寺不逢僧,修廊且缓行”,描绘了在荒废的寺庙中偶然踏入,却未遇到任何僧侣,只能独自漫步于那被岁月侵蚀的走廊上的情境。这种情境带给人的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孤寂。诗句中的“远烟平似水,高树暗如山”更是将一幅宁静而略带神秘的山中寺院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推荐
野寺看红叶,县城闻捣衣。 【注释】:野寺指荒凉的寺庙;红叶指秋天的树叶。 【赏析】:首联写诗人在荒凉寺庙中看到满山的秋色,听到县城里人们捣衣的声音。 自怜痴病苦,犹共赏心违。 【注释】:痴病指痴迷、痴迷于某种感情或事物而无法自拔,苦在这里表示痛苦和无奈。 【赏析】:颔联写自己因沉迷于某种情感而痛苦不已,却仍然无法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共赏美景,表达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高阁正临夜,前山应落晖。
【注释】 野寺:指野外的寺庙。 不逢僧:没有遇到和尚。逢,遇到。 修廊且缓行:长廊上慢悠悠地行走。修廊,长长的走廊。 竹藏双鹤睡:竹子里藏着一对白鹤在睡觉。 风助一蝉鸣:一阵微风似乎帮助那一只正在鸣叫的蝉。 坐石侵衣冷:坐在石头上,寒气侵入衣裳。侵,浸透。 临风漱玉清:面对风,洗刷着清澈如玉石的面容。漱,漱口。 咏归无限意,新月带星横:心中充满思归之意,仰望新月,月亮像星星一样横跨夜空。咏,思念
【注释】 1. 野寺:指寺庙建在野外,环境幽静。日未融:太阳尚未完全升起。2. 雨欲作:下雨的征兆。3. 经旬:一周时间。4. 秋已至:指秋季已经到了。5. 身可著:可以穿暖和的衣服。6. 洗耳:洗耳朵,这里指听清风吹过树梢的声音。7. 一叶落:指树叶落下,是秋天的象征。【赏析】《野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清晨,独自一人到郊外的野寺去游玩的情景。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注释】 野寺:指寺庙。 盘山腹:盘踞在山腹之中。 高秋:深秋。 雨霁天:天气晴朗时。 拂檐云漫漫:指飘落在屋檐上的云雾。 穿竹:穿过竹林,泛指行走。 涓涓:细流。 接食:给鸟喂食。 怜驯鸟:喜爱驯顺的鸟儿。 支筇:拄着手杖。筇,即筇竹。 老禅:年老的僧人,这里借指老僧。 经年:整年。 门巷:门前的石阶、道路。叠青钱:堆积着青苔,比喻时间久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寺庙景色的诗。 首联写景
【注释】 1、野寺:荒郊的寺庙。 2、僧饭鼓其镗:和尚吃饭时敲着木鱼。 3、惨惨:形容风声凄厉。 4、晖晖(huī):日光照耀的样子。 5、去来元自在:指来去自由,无牵无挂。 6、宾主两相忘:主人和客人相互忘记了彼此的身份,没有拘束,随意交谈;也指主客双方在交往中彼此忘却了身份和地位。 7、樵歌:指樵夫之歌。樵夫:砍柴人。陇:山坡,山岗。 8、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通过描写野寺中的情景
野寺 僧人在墙壁上书题名,半阙已经有些磨损。重来时常常摩挲,感叹不已。 树林中蝉鸣声欲断,黄昏后却更急。竹露如倾,秋天更为凄凉。 一半俸禄渐能偿还赊来的酒券,旧衣已被换为钓鱼蓑。 枯棋已罢,回家去还忧烂斧柯
【赏析】 这首诗写春日郊野之景,意境清新幽雅。全诗四句,以“杂花”、“竹叶”为关键词,构成一个静谧、幽雅的画面:杂花间芳草,门庭冷落;门前车马稀,人迹罕至。此情此景,使人想起王维《酬张少府》一诗中“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送别》)的诗句,但此处是春光明媚之时,故与王诗中的“落晖”和“柴扉”相比,显得更富有生命力、更富于诗意
野寺 野寺居来岁月长,幽深真是隐人乡。 怪枝结顶青松古,巨石分流碧涧长。 拈弄诗章非俗事,断除禅病得良方。 因悲窃国亡身者,枉作尘劳梦一场。 注释 1. 野寺:乡村里的寺庙,环境幽静,远离喧嚣的世俗生活。 2. 岁月长:时间过得很慢,仿佛过了很长时间。 3. 幽深真是隐人乡:这里指的是寺庙周围环境非常幽静,远离尘嚣,仿佛是人间仙境一般。 4. 怪枝结顶青松古
野寺 停靠在船边投宿在兰若,遇到和尚聊起了白发。 百年前王谢的燕子,万里外海翁的鸥鸟。 流水潺潺山门古旧,闲云飘荡野殿秋深。 夜深人静钟磬断绝,鹤唳声中楚山幽深。 译文: 我停下船来投宿在寺庙,与和尚聊天谈起了自己的白头发。 一百年前,那是王家的谢家,如今燕子已飞走,而我们像海中的老翁一样漂泊。 河水潺潺流淌山门古老,野殿闲云悠悠秋意渐浓。 深夜人静时钟磬都已停歇
诗句翻译: 野寺 古寺乱田间,寻僧夜未还。 万缘尘外尽,双树月中攀。 化俗多传偈,观空独掩关。 问余还嗜酒,何日住庐山。 译文: 在这座野寺中,我看到了红叶满山,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捣衣声。我自感病痛缠身,却依然与这世俗之情相互违抗。高阁正对夜空,前山的夕阳应已落下。离愁别绪如同烟中的飞鸟,遥望故乡而归不得。 赏析: 这首诗是韩偓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注释:野寺位于空旷的山林之中,夕阳的余晖映照下来,落日的余辉显得格外柔和,微风吹过树林,烟雾缭绕,使人感到有些迷惘。遇到僧人,只道山门就在近处,却没想到穿过云层又过了溪流来到了寺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林景象,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野寺的静谧之美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中的“落照”一词,既写出了太阳落下的景象,又暗含着时间的流逝,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微钟烟树使人迷”一句
这首诗的意境是描绘一个宁静祥和的夜晚,诗人在寺庙中静坐,感受着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宁静。以下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野寺依修竹,藤萝暝夕烟。 - “野寺”指的是一座普通的寺庙。 - “修竹”指的是高大挺拔的竹子,常用来形容清雅高洁。 - “暝夕烟”指的是傍晚时分的烟雾,营造出一种朦胧、宁静的氛围。 2. 寒山秋磬底,落叶夜灯前。 - “寒山”指的是山上的树木在秋天被风吹得摇曳生姿。 -
【注释】 野寺:指荒僻的寺庙。禅扉:佛寺的大门,这里泛指寺庙。半掩:指门敞开了一半,不严。夕阳:日落时分。林外香风动塔钟,指晚风吹动寺中的钟声。 行遍空阶人不见,一声清磬落孤松,指走遍寺院的台阶,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听到一声清脆悦耳的磬音从孤独的松树上飘来。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黄昏时独自漫步于荒凉寺庙的情景。首句“禅扉半掩夕阳中”,描绘出了寺庙的大门被微风轻轻吹开一半
【注释】 野寺:指荒僻的寺庙。半编茅:指寺庙里只有半截草屋,茅草编成。香烟:佛教语,指香烟缭绕。久已抛:很久都没有烧了。寒补衲:指僧人在寒冷时才修补衲衣。懒:不想做。饭钟:和尚用来提醒吃饭的木梆子。 【赏析】 这首诗是写山寺的荒凉景象。首句“野寺半编茅”写野寺,说明是荒僻冷落的所在,连草屋也仅剩半截。这一句看似寻常,其实却蕴含着诗人对这种景象的感慨,表现了他对于人世沧桑、人事变迁的深沉思索
野寺 野寺秋花满,闲僧不出门。 修篁通别径,流水自前村。 瀹茗新瓷洁,焚香丈室温。 未堪留白首,聊得坐黄昏。 注释: 1. 野寺:乡村的寺庙。 2. 秋花满:秋天的花盛开,满院都是。 3. 闲僧:没有事务的僧人。 4. 修篁:修长的竹子。 5. 别径:通向其他地方的道路。 6. 流水自前村:清澈的溪水从前方流过。 7. 瀹茗:泡茶。 8. 新瓷洁:新的陶瓷器具光洁明亮。 9. 焚香丈室温
注释:荒废了的寺庙,老树上长出了颓垣残壁,客人到来,鸟儿惊飞起来。小和尚款待客人,烹煮茶叶,用溪水洗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和谐的场景。在野寺中,老树和残垣构成了一幅荒凉的画面,但在这个画面中,却有一股温馨的氛围。当客人到来时,鸟儿被惊飞,但小和尚款待客人,烹煮茶叶,用心为客人服务,让客人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宁静、和谐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