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亭子一朝新,三舍先生遇拂尘。
城里看花多处所,此中只待采芹人。
采芹亭
介绍
《采芹亭》是宋代诗人方蒙仲的一首诗词。
方蒙仲的《采芹亭》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理色彩的诗词,通过对西湖湖上峰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美的感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采芹亭”为作者早年所居之地,故址在今江西南昌市南郊。此诗首句写亭子新建,第二句说三舍先生在此遇见了拂尘的三舍公,第三句写城里花多的地方,只有这里等待他来采芹。全诗语言平淡,寓意深沉。 【注释】 采芹:古时以采芹菜为事,比喻做学问。 百年亭子一朝新:意为旧亭子经过修缮焕然一新。 三舍:古代十里为一舍,三舍即三十里。此处泛指远地。
【注释】 采芹亭:位于西湖孤山北麓,始建于北宋,是杭州著名古迹。 叹息: 指感慨、惋惜。 峰: 山。 看得少从容: 从容:镇静,安详的样子。 万马群中走:指在许多骑马的人群中挤来挤去。 还我闲身伴雨龙: 龙:这里比喻云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西湖游览时所写,表达了作者游西湖后对美景的喜爱以及内心的感受。首句“叹息西湖湖上峰”描绘了西湖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作者站在湖边,看着眼前的山峰
【注释】 采芹亭:即采芹亭诗。 宜:适宜。 剥啄:形容敲门声。 先生:指作者。 【译文】 月明风清,雪景更佳; 烟雨朦胧,风景更佳; 来客莫扰,休要敲门; 诗人常倚阑干,欣赏美景。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采芹亭的景色。首句写景,点明了“采芹亭”的特点。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采芹亭在月夜、风中和下雪时的不同风貌。第三四句通过说与客人不要敲门,诗人常倚阑干欣赏美景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理解和背诵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提示找到需要填写的内容。“采芹亭”即“小槎”,出自王维《酬张少府》中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小槎”指小船。“水北水南涯”,是说小槎在水上漂泊不定。“游时要拣山深处”,意思是游时要找山里偏僻的地方,以免碰到人家。“恐有山人处士家”意思是担心碰上隐居山林的隐者或读书人家里
【解析】 “采芹”,即采芹菜,古时指读书人。此诗为作者隐居后所作。诗人以采芹自比,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志趣。全诗语言平实质朴,不事雕琢,却能见出作者高洁的品格。 【答案】 (注释) ①采芹:采芹菜,古代读书人用它来比喻自己(此处作自比)。 ②新岁:新年。芙蓉:荷花。 ③风雨:喻艰难困苦。 ④许多好事:指自己的理想或抱负。 赏析: 首联“年时桂子例先开,新岁芙蓉手自栽”是说
【注释】 采芹亭:在今安徽宿松县北,相传春秋时孔子曾在此游历。 短帽轻衫亦复家:短帽、轻衫是古代文人雅士的装束。复,又。 前村后陌柳初花:前面村庄后面的田间路旁柳树刚刚发芽吐绿。 不须多学舞雩兴:不必去效法古人祭风祈雨的仪式。 舞雩:古代求雨的一种仪式,以木为竿,上施大盖,下有轮,人舞之而风起云涌。 随分:随意,任意。 春光:春天的美好时光。 管领:支配,主宰。 赏析: “采芹亭”三句
【注释】 洲墅:指江边临水的别墅园林。 回萦:曲折环绕。 是中:其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诗,写诗人在亭子内远眺江边风景的感受。全诗以“新”字为眼目,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江景图。 首句“洲墅楼前眼界新”中的“眼界”即视野。“洲墅楼前眼界新”,意谓站在高楼亭子前,眼界显得新奇、开阔,这既是写实,也是写景。“新”字既指视野之新,也指景色之美。 第二句“杜园池馆更回萦”中的“杜园”即杜甫草堂
【注释】 采芹亭:在四川成都,杜甫曾住此。侧畔颓垣且莫支:侧畔(旁边):指成都西郊的浣花溪。唐玄宗天宝年间,杜甫在此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后遭战乱,草堂被焚,只留有一座荒废破败的小庙。今已无存。 也须别相(xiang zheng)草堂基:草堂基:杜甫的旧居。也须:也要。 要知:只要。风月无边处:指自然界风光景色。边(biàn),边际。亭台:指建筑在高台上的楼阁亭榭之类。 不著(zhuó
以下是为您呈现的《采芹亭》的赏析: 1. 诗句原文: 老山代出买山钱, 更贴前头碧玉环。 报答风光无一句, 不知更看几州山。 2. 译文: 从老山上换来了买山的资金, 再次卖掉头上的碧玉环。 感激自然风光却无从表达, 不知何时再看那几州山水。 3. 注释: - 老山代出买山钱:指从老山中换取购买山地产的钱。 - 报答风光无一句:意为感激自然风光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 更贴前头碧玉环
【解析】 1. 采芹亭:旧县名,在河南禹州市。相传春秋时,孔子曾游此地。后人建亭纪念。 2. 眼中光景几回新:指时光的流转。 3. 无限英雄一窖尘:指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人物,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化为尘埃,无法再重现。 4. 但说百年亭已老:只是说到这个亭子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 5. 不知曾有百年人:不知道曾经有过一个像孔子一样有百年寿命的人。 【赏析】 此诗为咏史抒怀之作,通过对比
注释: 人道西南三数峰,虽云峭拔欠雍容。 嗟哉偃娈要何用,却学为蛇羞作龙。 译文: 人们都说西南有三座山峰,虽然山势陡峭挺拔但缺乏雍容华贵之气。 唉呀!那些弯曲的山峰又有什么用呢?反而去模仿蛇的样子,羞于做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南三峰的景色。诗人通过对山峰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 首句“人道西南三数峰”,直接点明了题目,指出这是西南三座山峰,而并非是其他任何事物或景象
【注释】 1. 野性:这里指隐居生活。 2. 投合少:投合的心意多,即与人的心意相投合。 3. 山差与意中宜:意为山野的景色与自己的心意很合适,即山野风光很适宜自己隐退。 4. 渠(qí):他,指陈蕃。 5. 绝似:很像。 6. 稚时:幼年。 【译文】 我与世无争地隐遁山林,山林的幽雅清幽正适合我的心神。 特意留下一榻供他居住,就像陈蕃见到少年陶渊明一样亲切。 【赏析】
【注释】 武夷山:在福州市南郊,有九曲溪流经。山上风景秀丽,岩洞多姿,为名胜之地。相传尧时有童谣“武夷在”,故又名“武夷”。山顶的仙槎峰,是古代采木工人的遗迹。天一涯:指天上。三谏:指晋代李膺、严光、范滂等反对宦官专权的贤士。通家:亲朋,旧交。 【赏析】 《采芹亭》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一首七律。诗中通过描写武夷山的景色和采木工人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武夷山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
【注释】 夫容:丈夫的仪容。次第开:指顺序依次展开。典衣:用钱去购买。海棠:即“海东生”,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字,杨巨源是唐代诗人,字公休。四时:一年四季。携酒来:意思是可以随时带着酒来。 【赏析】 采芹亭,位于今江西萍乡县北郊。此诗写于作者晚年,他因直言进谏,遭贬谪后,在采芹亭中饮酒赋诗,抒发自己的感慨。 首句以“屈指”领起,言其时间之长,而“夫容次第开”,则暗示了时间已到,可以按次序开放了
【注释】 此中小住自为佳:在这座小亭中小住一下,也觉得很美好。 无柰看山眼欲花:奈何看着山上的景色,眼睛就花了。 把作西湖风物看:把它当作西湖的风景来看。 不争多否也争些:不计较它的多少,也要争着去看一些。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风景的七绝诗。 首句“此中小住自为佳”,点明题意,说明自己游览西湖时,在这里小憩片刻,觉得非常美妙。第二句“无柰看山眼欲花”,进一步写景抒情。因为看山看得入迷了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西湖景色的七言绝句。下面是逐句释义: 1. 见说西湖又一新,小楼高阁巧相萦。 - “见说”表示听说,“西湖又一新”指的是西湖景色经过修缮后显得更加美丽。 2. 江山何待人妆点,堪笑吴儿不老成。 - “江山”指的是西湖周围的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观。 3. “妆点”是指修饰美化。 4. “吴儿”是对当地人民的俗称,这里指代当地的居民。 5.
采芹亭 屋老知非一木支,待时胜似有镃基。 安知好事无来者,幻出新亭愈崛奇。 注释:这栋房子已经很旧了,但知道它不是用一棵大树就支撑起来的。等待时机,胜过拥有一个良好的基础。谁知道好事不会轮到自己呢?就像突然出现的新亭子一样,更加壮丽奇特。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采芹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全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注释: 采芹亭:位于江西吉水,为晋代隐士郑玄隐居之地,故又名郑亭。 觅得广文沽酒钱,便须归隐四山环:寻找到可以买酒的钱后,就打算回到四山环抱的家乡隐居。 岂无半幅鹅溪绢,貌取亭前一带山:难道没有一块鹅溪的绢(即丝织品),想要从亭前的山中取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首句“觅得广文沽酒钱”,表明诗人已找到沽酒之资,可以畅饮了。“便须归隐四山环”,诗人以四山环绕来象征自己的隐居生活。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采芹亭 - 佳处知音若不多:在美好的地方,懂得欣赏的人并不多。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知音难寻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法得到更多理解的遗憾。 - 似将俚耳听云和:似乎用不入流的方式来聆听云和之声。这里的“俚耳”指的是普通人的耳朵,而“云和”则是一种自然的声音,如云彩飘动的声音。这句话反映了诗人试图以非常规的方式来感受和理解自然之美,却感到无能为力。 - 溪山无自不挂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