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我向乱离来,落落千年一越台。
春事暗随流水去,潮声空逐暮天回。
烟横古道人行少,月堕荒村鬼哭哀。
莫作楚囚愁绝看,旧家歌舞此衔杯。
越王台
介绍
《秋登越王台》是清代诗人康有为创作的七言律诗。
《秋登越王台》这首诗通过描绘登临越王台所见到的风云变幻,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了对英雄人物的呼唤。在诗中,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望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展望。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也充满了个人的情感色彩,充分体现了诗歌作为抒情载体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
越王台 登临我向乱离来,落落千年一越台。 春事暗随流水去,潮声空逐暮天回。 烟横古道人行少,月堕荒村鬼哭哀。 莫作楚囚愁绝看,旧家歌舞此衔杯。 注释: 1. 越王台: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的故居遗址,后来成为了一个历史遗迹,被后人称为“越王台”。 2. 乱离:指战乱和动乱时期的生活状态。 3. 落落:形容人的孤独或落寞,也形容事物的状态。 4. 流水:这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5. 潮声
越王台 《越台怀古》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此诗借怀古诗以抒写时事,抒发了诗人在国难当头、人民苦难深重的时代背景下,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灭吴国的史实的感喟。 译文: 越王勾践当年歌舞之地,南国繁盛雄壮。 水面辽阔山色青翠高远,天边海气与天空相连。 千艘战船云集百姓倾心,一塔耸立贾岛胡风。 想打听越王兴亡事,松涛声中听得清。 注释: 1. 越王台:在今浙江省绍兴县西北的兰亭附近。
【注释】 越王台: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的古越州城。 天与诗人醉眼开:指诗人被自然景色所陶醉,好像喝醉了一样。 云漠漠边蕃路远,水茫茫处海潮回:指边塞之地,路途遥远;海边之滨,海浪汹涌。 人家一半藏烟树,往事千重问石苔:指诗人对过去的许多事情充满了回忆和感慨。 料得清秋尤好在,一樽重约月明来:指作者认为秋天的清幽美好更值得欣赏。 【赏析】 首联“南州胜观越王台,天与诗人醉眼开。”点明题旨
【释义】 越王台:在今江苏南京。越,春秋时诸侯国名。 荒台:残破的台阁。 枕古邱:依傍古丘。 伊昔:过去。 越王游:指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辇路:车乘道路,帝王所乘的车子的路,这里指越王的御道。 今何在:现在哪里去了? 凄凉:荒凉萧索。 草树秋:草木凋零,秋天的景象。 【赏析】 《越王台》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追思、感慨和伤悼之情。 “荒台枕古邱,伊昔越王游
注释译文赏析: 越王台 越王勾践曾经在此筑台。 近城故有武王台,拂云千尺高崔嵬。 (越王)在城附近建有纪念周武王的一座高台,台上高耸入云。 谓之朝汉乃非是,岁时嘉会倾尊罍。 有人说这里是用来祭祀周武王的,但我认为不是这样,每年春秋两季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聚会时,人们把酒当杯倾倒着喝
越王台 越王台前江水深,越王台畔草森森。五湖明月青天上,照见鸱夷万古心。 【注释】 辇路:指帝王车驾行走的道路。 越王:指春秋时期的越国君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越王台的壮丽景象与历史底蕴,通过对台前的江水、台畔草木以及夜空中明亮的五湖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越王及其功绩的敬仰和追忆。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了越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展现了古人对国家兴衰、英雄事迹的感慨与思考
【注释】 越王台:即越王山,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虎丘山下,相传吴王阖闾曾在此筑台以观沧海。陆生,指陆龟蒙,字天随,号江湖散人,晚唐诗人,与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冠六朝文,指陆龟蒙的《风骚旨格》等作品。掷地金声:比喻文章辞藻华丽,铿锵有力。座闻:指座中皆闻。莫听吴歌过江去:不要听那《吴歌》从长江那边传来。洲前花月夜纷纷:指苏州城西的明月湾,每当夜晚,月光下,洲上花开如锦,月色映照其中,犹如锦绣。
【解析】 本诗首句“亭院荒丘古”,是说越王台所在的亭院已经荒芜,台边杂草丛生,野草遍地了。第二句“萧萧草木秋”,是说这荒凉景象出现在萧瑟的秋天里。三、四两联是诗人对越王台历史的追述。第三联“遗来辇路迹”。越王台是越王勾践为复国而修建的,所以越王勾践曾驾着辇车在这里巡视过。第四联“传属越王游”。“传属”即传说,“越王游”指越王勾践曾在越王台游玩。 【答案】 越王台 亭院荒丘古,萧萧草木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通观诗歌的内容,从形式、主题、手法等方面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本题中,“越王台”是全诗的标题;第一句中“春风青草”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色,而第二句“脚底连云海舶回”,则写出了诗人登上越王台时的所见所感。第三四两句中,“万国升平有今日”,既表明了作者希望天下太平的愿望,也表达了作者对陆贾奉书来朝的感慨。 【答案】 越王台
越王台 越王城外越王台,古木阴阴庙宇开。 地入中原西楚后,邦分百粤晚唐来。 无诸碑在空廖落,有恨江流去不回。 为问君王钓龙处,夕阳满地伴蒿莱。 注释: 1. 越王台:指位于中国历史上的越国(今浙江省部分地区)故地的一座高台,后来成为了一个历史遗址。 2. 古木阴阴庙宇开:描述的是越王台周围的自然环境,古树茂盛,庙宇安静。 3. 地入中原西楚后:指越王台所在的位置已经深入到中原地区
【注释】 越王:指勾践。勾践曾为吴王,后来复国称霸。 草昧:草木未长,形容混乱、荒凉。 南越:指南方的越族。 武帝台:汉武帝的陵墓,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渺漫:辽阔无际。 君相:君王与臣子。 阳鸟:太阳鸟,即丹顶鹤,是吉祥的象征。 清歌:悠扬的歌声。 郊原:指野外的田地。 豗(biàn)隤(tuī):马行走不齐整的样子。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诗人借勾践复国的典故
【诗句释义】 越王台:指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夫差为纪念战胜越国而建的姑苏台。 君不见:你难道没有看见。 越台百尺雄城阙,辇路传游百花发:你看这越王台,有一百尺高,是吴王夫差的宫殿,路上传来游玩的人们,百花盛开。 黄屋晴连汉塞云,青山晓挂秦时月:黄屋(帝王的车盖)晴天与汉塞相接,山色在朝阳中与秦时的月亮相映。 龙川霸气日苍凉,横海楼船更渺茫:龙川霸气已消失,海上航行的楼船也显得渺小。 北风吹散南枝鸟
越王台 黄屋何年易故宫,荒台登眺起悲风。 函关鹿走秦封割,沛水龙兴汉使通。 城市万家烟树合,江山千载霸图空。 松杉不解沧桑事,依旧寒原自郁葱。 注释: 1. 黄屋:指皇帝的车驾,古代帝王的专车装饰以黄色,故称“黄屋”。 2. 故宫:指皇宫。 3. 悲风:形容心情沉重,哀伤。 4. 函关:古关名,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附近。 5. 沛水龙兴:指刘邦起义后,沛县(今属江苏省)一带兴起。龙兴
越王台 越秀山前百尺台,尉佗从此辟蒿莱。 开疆却藉任嚣力,归汉还凭陆贾才。 雁翅城连青嶂合,虎头门涌碧波回。 荒基此日惟秋草,不见当年凤辇来。 注释: 1. 越秀山前百尺台:越秀山(今广州的白云山)前有一座高高的百尺楼台。 2. 尉佗从此辟蒿莱:尉佗,即尉他,秦末汉初人,岭南地区的重要人物,曾在广州建立南越国。此处指尉佗在此建立了南越国,开始在这里开拓疆域。 3. 开疆却藉任嚣力:开辟边疆时
越王台 广州城北越王台,犹想旌旗此地来。 井屋帆樯连莽苍,荆榛烟雨上崔嵬。 东南海水一杯泻,西北云山万马开。 不尽登临当日兴,空遗歌舞后人哀。 注释 - 越王台:位于广州城北,是古代越国国王的陵墓遗址,后被改建为越王祠。 - 旌旗:古代军队或重要人物出行时所持的旗帜。 - 井屋:古时候的井口建筑,这里指遗址中的一部分。 - 帆樯:船帆和船桅,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海上的船只。 - 莽苍
越王台 谷口鸣钟午,招寻兴倍殷。 径荒馀竹色,碑暗落苔纹。 花隐龙池树,人归鸟道云。 且移溪上席,小酌把兰熏。 注释: 1. 谷口鸣钟午,招寻兴倍殷:在谷口听到钟声响起,我的心情变得更加兴奋。 2. 径荒馀竹色,碑暗落苔纹:小路已经变得荒凉,只剩下竹子的颜色;石碑也因为时间久远而显得暗淡,布满了青苔。 3. 花隐龙池树,人归鸟道云:花朵隐藏在龙池的树影中,人们回到了鸟道上。 4. 且移溪上席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作者以花喻人,借花落而燕来,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野衲不关今古事”,意为:我与山野僧人无关,他的生活是古今的事。“越王台”即吴王宫,在今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南麓。诗人在此送别友人,登楼眺望,见燕子归来,春意盎然,不禁感慨万千。 【答案】 ①辛夷花落海棠开:辛夷(木犀)花开,花瓣纷纷落下;海棠花开。②吴苑春深燕子来:吴苑,泛指吴地的园林;燕子,春天的使者
越王台 北望中原开口笑,蛮夷大长无人要。 黄屋左纛升台行,聊以自娱称帝号。 称尊却在无人处,俊杰要能识时务。 逐鹿方思逞霸才,斩蛇无奈拘天数。 帝王崛起信有真,成家仲家彼何人。 地画百蛮归粤尉,天留五岭避秦民。 东有朝鲜西有蜀,南隅割断开新局。 壮士翻轻万户侯,书生艳说千金橐。 注释: 1. 北望中原开口笑:北方的故乡已经沦陷,所以只能对着南方的故土露出笑容。 2. 黄屋左纛升台行
这首诗是明代杨慎的《越王台》。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读: 1. 岧峣宫殿暮云开,指点东南出霸才。 - 岧峣(yāo qiao):形容山峰高耸。 - 宫殿:指越王台上的古代建筑。 - 暮云开:指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的云彩逐渐散去。 - 指点东南出霸才:意思是在南方(东南)展现出卓越的才能。 2. 逐鹿天归炎汉去,钓龙人自大江回。 - 逐鹿:指争夺天下,比喻争夺权力或地位。 - 天归炎汉去
在钱大昕的《越王台·廿载阴谋国士参》中,“廿载阴谋国士参”表达了作者对国家长期策划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廿载阴谋国士参”:二十年的深思熟虑和谋划,参与其中的国家贤士。这里的“廿载”指的是漫长的二十年,而“阴谋”则暗示了这些行动背后可能隐藏的复杂性和隐秘性。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深度投入和长期规划。 2. “卧薪采蕺想难堪”:卧薪尝胆,意味着长期的忍耐和准备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越王台”:此句表明诗篇的主题或地点是位于越地的一座旧有名望的台子。 2. “大长蛮夷此旧踪”:描述了这座越王台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曾是越族(古代南方民族之一)的领袖所建,留下了深刻的足迹和传说。 3. “荒基当日缭崇墉”:指越王台当年宏伟壮丽,曾经是重要军事和政治建筑。 4. “中原回首多功狗”:这里用“多功狗”比喻那些曾为中原地区带来战乱和混乱的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