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父结田庐,聊容一身息。
呼儿取茅竹,不借乡人力。
起行庐旁朝,归卧庐下夕。
悠悠各有愿,勿笑田庐窄。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田庐
介绍
。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田庐》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篇共分两段,前四句写农事的艰辛与忙碌;后十一句则以“我欲”、“君何为”等问语来表达对圣俞所作《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中赞美劳动人民辛勤劳作、辛勤耕种的积极态度。全篇语言朴实,风格清新自然。
这首作品通过对田庐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农民辛苦劳作的生活状态的理解与同情,并且在后半部分通过问语的形式来表达对圣俞所作《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中赞美劳动人民辛勤劳作、辛勤耕种的积极态度。全篇语言朴实,风格清新自然。
我欲从田庐里去寻觅,
君何为那山林间闲游?
日长梦短,
相关推荐
【注释】:圣俞: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农具诗:写农民使用农具的艰辛和辛劳。 【赏析】:这首诗是范仲淹《庆历农具诗》中的第一首。《四库全书·提要》说:“此其自序也。”诗人借题发挥,抒发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 第一、二句,“田父”指种田的农夫,“结田庐”,盖造简陋的茅屋以居。“聊容一身息”是说勉强可以休息一下自己罢了。这里,作者把农民比作“田父”,说明自己对农民生活的熟悉
【注释】 百金聚一冶:用百金聚集在冶铁炉上。冶,熔炼金属。百金,指百斤金子。 所赋以所遭:指自己的处境和遭遇。 此岂异莫耶:难道不是和别人一样的吗? 奈何独当樵:怎么独自去做樵夫呢? 朝出在人手:早晨出来,被人家掌握着。在人手,指受雇于人。 暮归在人腰:傍晚回来,被人家剥削着。在人腰,指受人驱使、奴役。 用舍各有时:用或不用,各有时机。时,时机。 两无邀:没有人邀请他。 【赏析】
【注释】 1. 圣俞:苏轼的弟弟名辙。 2. 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早上耕田时,田野里一片茫茫的草地;傍晚耕田时,水面上波光粼粼。 3.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早晨耕作直到天边露出星星的时候,傍晚耕作一直到月亮出来。 4. 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自己种田没有任何收获,主人却拥有上千石谷物(粮食)。 5. 睆彼天上星,空名岂余匹——那些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难道能和我相提并论吗? 赏析:
【注释】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 田庐 取车当要津,膏润及远野。 与天常斡旋,如雨自潨泻。 置心亦何有,在物偶相假。 此理乃可言,安得圆机者。 【赏析】 《田庐》是一首咏物言志的诗。诗人借写车来抒发人生哲理,寓含着人生道理和哲学思考,表达了一种人生态度。全篇以“取”字为线索,把“车”比作“要津”,又以“斡”“泻”“潨”等动词,把“车”比作“天”。 “取车当要津”,这是说人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
注释: 绿草无端倪,牛羊在平地。芊绵杳霭间,落日一横吹。 超遥送逸响,澶漫写真意。岂比卖饧人,吹箫贩童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通过描写绿草、牛羊、芊绵等元素,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诗人也通过比较卖饧人和吹箫贩童稚的人,表达了自己对那些过于追求利益的人的看法。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翻译:精良的东西留在那里,粗糙的坏东西就把它抛弃。 像被摈弃一样不是因为你不喜欢,就像留下一样也不是你吝啬。无心去选什么东西,喜欢它的人也会高兴,讨厌它的人也会发怒。老翁呀勤于簸扬筛净,可使糠秕全部消失。 注释:止如留(“止”通“只”,表示“只有”的意思)——这里指只有精良的东西。 疏恶去如摈(“疏恶”指粗劣、不良的东西)——这里指把粗劣、不良的东西抛弃。 尔憎(你们憎恶)——这里指你。
【注释】 占星:观察天象。阴:这里指日光。 夺其时:耽误农事季节。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农夫辛苦的诗。诗以“田家”为题,意在表达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之情。全诗通过描写农民的日常生活,揭示了他们的艰辛处境和对时间的渴望。 首句以“占星”点明主题,说明诗人在农忙时节经常观察天象,以便掌握农事节气。次句“寒暑已不疑”,表达了农民对天气变化的敏锐洞察。第三句“更置漏”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他的同僚苏轼的诗。王安石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农具的状况,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友情和感激之情。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百兽冬自暖,独牛非氄毛。 这句诗描绘了冬天的景象,所有的动物都在寻找食物以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而唯独一头牛没有找到吃的,它的毛色变得不再像秋天那样洁白。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己农具的关心与爱护,因为只有牛的毛色才会因缺少食物而变白。 无衣与卒岁,坐恐得空牢。
注释: 富人家种的,是用石头做的农具;贫人家种的,是用竹木做的农具。 富贵贫穷都是一样,农具的倾泻都是出自心手。 看那万顷良田,都变得空荡荡;而坐等收成,千箱粮食堆满仓。 如此丰厚的利益,何须惭愧在牛后?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好友曾巩的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比富家、贫家的农具,揭示了农具的功用,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全诗以议论起兴,以咏物结束,首尾照应
【注释】 耒耜:农具。易:指《周易》。风雷:《周易》中的卦象为风雷。 不有仁智兼,利端谁与开:如果不具有仁义才智,那么利端从哪里开启? 神农后稷死,般尔相寻来:神农、后稷死后,像伯夷、叔齐那样的人又陆续来到世上。 山林尽百巧,揉斫无良材:山林中到处是巧妙的手艺,但揉斫出来的都是劣质木材。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以《易经》中的“风雷”为题,借指农事活动中的耕种、播种、收获等劳动过程
【注释】圣俞: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易见:容易看到。耒耜:农具名。钱镈:农具名。百工:各种工匠。圣人:指古代的劳动人民。此最功不薄:这是最值得赞扬的功绩,没有比这更伟大的功劳了。收禾黍:收割庄稼。去蒿莱:除掉蒿草。欹器(yǐ qì):倾斜的器皿。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范仲淹任天章阁待制、知颍州时写的,诗人借对范公的赞美来表达自己希望为国为民做贡献的愿望。 诗的开头两句说容易看出犁和锄是农具
【注释】: 锻金以为曲,揉木以为直:意思是用金属锻打成弯的,用木料揉成直的。比喻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直曲相后先,心手始两得:意思是直和曲是相对而存在的,只有心和手才能同时得到。比喻做事要有决心、耐心和技巧。 秦人望屋食,以此当金革:意思是秦国的人们看到房屋可以居住,就以之为比,认为打仗就像在屋内吃饭一样容易。比喻做事要有决心、勇气和毅力。 君勿易耰锄,耰锄胜锋镝
【注释】 采采:采摘。霜露,指秋露。披披:形容衣服被雨打湿的样子。蒲茅:一种植物名。友: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以……为友,即和……交朋友。短褐:粗布衣。勿妒:不要嫉妒。市门人:集市里的人。绮纨(wán):有花纹的丝织品。被:通“披”。奴僮:奴仆。惭:惭愧,羞耻。当:应当。边城戍:驻守边疆的士兵。擐甲:穿着铠甲。徂(cú):往、去。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民朴素生活的诗。前四句写农事活动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一《田庐》 王安石 著 《田庐》 耕有春雨濡,耘有秋阳暴。 二物应时须,九州同我服。 欲为生少慕,得此自云足。 君思周伯阳,所愿岂华毂。 注释 - 春雨濡:春雨滋润土壤,使得耕种得以顺利进行。春雨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能够提供水分,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 - 秋阳暴:秋季的阳光强烈而温暖,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秋阳能够提供充足的热量
【注释】 逢逢戏场声:指在戏场上奏的鼓乐声。壤壤:击打战鼓的声音。垄上:田垄之上,这里指田间的地头。莽卤:粗疏不整齐的样子。应官繇:官府徭役。 【赏析】 此诗是《和圣俞农具诗》之十五。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农村生活的写照。诗人通过对农村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理解。 一、二句“逢逢戏场声,壤壤战时伍”,诗人通过声音描写,表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