梢梢修竹夹溪斜,树系孤篷白浅沙。
风力引云行玉马,水光流月动金蛇。
村酤客聚还成市,晚钓舟横便当家。
山野生涯本闲暇,谁令客子自劳嗟。
舟次
介绍
《舟次》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著名词作,全名为《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从历史背景来看,《舟次》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辛弃疾以词为载体,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词中“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描绘了边关的紧张局势,展现了辛弃疾对于国家安全的深切忧虑。
从艺术特色来看,《舟次》作为一首婉约词,其语言优美,情感细腻。词中的意象丰富,如落日、塞尘、胡骑等,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景象。同时,词中还融入了豪放派词人的特点,既有婉约柔美的一面,也有豪迈激昂的一面,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舟次》成为了辛弃疾词作中的佳作之一。
从文化意义来看,《舟次》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作,它更是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在那个动荡的历史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都以诗词来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国家的忧虑,辛弃疾正是这样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这些词作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从文学史地位来看,《舟次》作为辛弃疾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辛弃疾的词风特点,还展示了南宋时期文人群体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舟次》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同时也能感受到辛弃疾作为一代词宗的卓越才华。
《舟次》作为一首婉约词,不仅展现了辛弃疾的个人情感和艺术风格,更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词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