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曲云峦看不同,烟波层折断崖通。
山光近变垂杨绿,杏色遥连返照红。
永日挂帆过水驿,何人吹笛隔江风。
汀洲到处为邻舍,半在渔家半落鸿。
舟次
曲折的云峦在视线中变幻,烟波浩渺层折的山崖相连。
山光渐渐变得翠绿,杏花的颜色远远地映照出红霞。
长日里挂帆渡过水驿,何人吹笛隔江风送?
汀洲处处都是邻居,一半是渔家一半是孤鸿。
【注释】
- 曲曲:曲折。
- 层折:层叠起伏。
- 山光:指山间景色。
- 垂杨:杨柳。
- 返照:夕阳西下时的余晖。
- 永日:整天。
- 半在:一半。
- 邻舍:同住一个村落的人家。
- 渔家:以打鱼为业的人家。
- 落鸿:飘零的大雁,这里泛指游子。
【译文】
曲折的山脉在视线中变换着形状,烟雾弥漫的水面之上,连绵不绝的山峰和峡谷相互连接。
随着视线的深入,山色逐渐变得更加翠绿,远处的杏花颜色与夕阳西下的余辉遥相呼应,呈现出一片火红。
整日航行于水上,经过一座座水驿,不知是谁在隔江吹奏着悠扬的笛声?
沿途的汀洲,处处都成为村民邻里之间交流的场所,一边是渔家捕鱼的繁忙景象,一边是孤独飞翔的大雁点缀其间。
【赏析】
此诗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描绘了山水间的自然美景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句通过“曲曲”一词,形象表达了山川河流的曲折多变,给人以视觉上的丰富想象。第二句中的“烟波层断”则进一步展现了水面上雾气缭绕、波涛起伏的景象,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而生动。
诗中第三句“山光近变垂杨绿”,通过对垂杨树色彩变化的精细描绘,传递出了山林之美。这种变化不仅仅是颜色的变化,更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接着的“杏色遥连返照红”则以杏花作为参照,描绘出夕阳之下,杏花与远处红霞相接的景象,增添了一抹暖色调,使得全诗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
在第四句中,“永日挂帆过水驿”,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水面行船图,表达了作者对旅途中平静时光的喜爱。而“何人吹笛隔江风”一句,则引入了声音元素,笛声悠扬,似乎在诉说着一段遥远的故事,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中,“汀洲到处为邻舍,半在渔家半落鸿”,则是对旅途中遇到的人们生活的描绘,既有渔家捕鱼的忙碌,也有孤鸿飞过的寂寞。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人物的生活状态,更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旅途中不同境遇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色彩运用,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美和人文气息的旅程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述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对旅途中美好瞬间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