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贼起何暴,数州俄见残。
杀人空骨乱,闻者为心寒。
世治官军怯,城孤守吏难。
天兵何日到,泪眼望长安。
避寇即事十二首
介绍
。
《避寇即事十二首》是宋代诗人陈造创作的一组诗,共十二首。
Assistant: 1. 避寇即事十二首
- 落日江边望故乡,孤舟何处倚斜阳。
- 江上秋风送客愁,水乡烟雨满汀洲。
- 竹林深处听松声,石径幽深入翠微。
- 山色空濛似画图,白云飞去不留痕。
- 清泉石上流,鸟语花间喧。
- 青山绿水共为邻,渔歌晚风起涟漪。
- 柳絮飘零春已尽,杏花开满小园中。
- 烟波浩渺水连天,鸥鹭飞舞自成双。
- 白日依山入海流,落霞
相关推荐
凶贼起何暴,数州俄见残。 杀人空骨乱,闻者为心寒。 世治官军怯,城孤守吏难。 天兵何日到,泪眼望长安。 注释: 凶贼起:指的是凶恶的盗贼开始肆虐。 何暴:为何如此残暴。 残:破坏,毁灭。 杀人空骨乱:形容战争造成的巨大破坏和伤亡。 为心寒:让听到的人感到心寒。 世治官军怯:世界和平时,官军的战斗力减弱或缺乏勇气。 城孤守吏难:城市孤立无援,守卫官员难以抵挡敌人。 天兵:指皇帝的军队或朝廷的军队
【注释】 避寇即事十二首:杜甫于天宝十一载(752)至十三载(754),在东都时,曾作《避贼》十首。“即事”指当时所闻见的事。《新唐书·杜甫传》:“天宝中,史朝义反于河北,肃宗诏天下征兵。杜时官左拾遗,上疏谏曰:‘……今陛下以神武定祸乱,若乘胜遂取两京,如反掌耳,何为数郡之卒,皆无一俘?’”此诗即作于此期间。 乌合辈:指叛军。 钱塘:地名,今浙江杭州。 故是:还是。 升平久:谓安禄山
避寇即事十二首 避地绕天涯,艰难两鬓华。 逢人唯问贼,有梦只还家。 几处看枫叶,今朝见菊花。 客衣寒更薄,日暮在平沙。 注释: ①避寇:躲避战乱。寇:敌人。 ②绕天涯:形容路途遥远。 ③艰难:困苦、艰难。 ④逢人唯问贼:每次遇到的人都是询问敌情。 ⑤有梦只还家:每当有梦时,就只想回家休息。 ⑥几处:几个地方。 ⑦今见菊花:现在看到菊花了。 ⑧客衣寒更薄:因为旅途劳累,加上天气寒冷
避寇即事十二首 消息苦无定,转移难预言。 起看残月色,行绕乱云根。 饿久百骸劣,啼多双眼昏。 天涯迷去路,谁为我招魂。 注释: 1. 消息苦无定:消息指消息或情报,苦无定表示这些信息变化不定,难以预测。 2. 转移难预言:转移指迁移、转移,预言表示对未来的预知。 3. 起看残月色:起身后看到残破的月亮。 4. 行绕乱云根:行走时环绕在杂乱的云朵根部。 5. 饿久百骸劣
草暗迷人迹,山空答履声。 夜眠温石去,朝爨束薪行。 骨肉长嬉笑,交朋每送迎。 回思无事日,已恐是前生。 注释:在茂密的草丛中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山间空旷,只听到脚步声在回响。夜里休息时躺在石头上,清晨做饭时用柴火取暖,与朋友嬉戏玩耍。回想起以前无忧无虑的日子,恐怕是前世的缘分。 译文:在茂密的草丛中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山间空旷,只听到脚步声在回响。夜里休息时躺在石头上,清晨做饭时用柴火取暖
避寇即事十二首 失所尚迁次,江湖信足行。 朝廷自多土,天地只孤生。 已是无归处,何须问去程。 甘心委沟壑,回首恋升平。 注释: 1. 失所尚迁次:失去了原有的住所,只能到处流浪。尚,还,仍然。迁次,流离转徙,四处奔波。 2. 江湖信足行:在广阔的江湖中,可以随心所欲地行走。信,真的,实际上。 3. 朝廷自多士:朝廷里有很多人才。自,自然,当然。 4. 天地只孤生:天地间只有我一个孤单的生命。只
【注释】 避寇:躲避敌人。即事:眼前之事,指隐居生活。荆榛:荆条、野草丛生之地。猛虎欲当路:比喻有权势者横行霸道,威胁着百姓的安宁。怪禽如唤人:“怪禽”指鸟叫声怪异。如:好像。命:命运。幽独:孤独。自伤神:自我悲伤。泉石:指山间清流,这里指隐居生活。 【译文】 搬家到山里居住,十口人被荆棘丛包围。凶恶的老虎想要横穿小道,奇怪鸟儿像在呼唤人。生死由我决定,独自感到忧伤心烦。山水清流不是无意
译文 不知何处是归途,乱山中掩门紧闭。 断崖上虺蛇蛰伏,枯木上乌鸦乱叫。 人烟断绝莽苍地,黄昏时鬼火闪烁。 夜寒难耐独自饮泣,如何得到壮士来听? 注释 1. 转徙:迁移、转移; 2. 处:住所,此处意指“归宿”或“地方”; 3. 虺(huī):毒蛇; 4. 蛰: 冬眠; 5. 昏:黄昏; 6. 莽苍:草木茂盛的荒野; 7. 青:这里形容鬼火发亮的样子。 8. 长:长时间地。 9. 泣:哭泣
避寇即事十二首 注释: 1. 寂寞空山里, 意思是说在这寂静而空旷的山中,我独自面对。 2. 黄昏百怪新。 意思是说在黄昏时分,各种奇异的事情接连不断出现。 3. 鬼沿深涧哭, 意思是说鬼魂沿着深涧边哭泣。 4. 狐出坏墙频, 意思是说狐狸经常从破损的墙壁中出来。 5. 小雨俄成霰, 意思是说小雪粒很快变成了雪花。 6. 孤灯不及晨。 意思是说我的孤灯无法赶得上早晨。 7. 开门谢魑魅,
避寇即事十二首·借问今何所 借问今何所,空山号白龙。 秋声悽万窍,雪意黯千峰。 俯首烧残叶,披衣听断钟。 生涯都付贼,只有一萍踪。 注释 《避寇即事十二首》是宋代诗人左纬的组诗作品之一。此组诗共十二篇,每篇都以“避寇”为题,反映了诗人在战乱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这首诗名为《借问今何所》,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赏析 诗的开头“借问今何所”
诗句释义与译文 无路扫妖氛,掀髯倚碧云。 - 无路:无法找到出路或解决的方法。 - 妖氛:指邪恶势力或混乱的局面。 - 掀髯:形容人因愤怒或激动而露出胡须的动作。 - 碧云:通常指天空的颜色,这里可能是指天空的碧蓝色,或者形容人的气概如天一样高大。 - 翻译:无法找到清除邪气和混乱局面的方法,我气愤地扬起胡须,倚靠在高高的蓝天白云之上。 草茅难报国,畎亩敢忘君。 - 草茅
“太平无可议,妖孽欲何求。未足烦天讨,然犹假庙谋”。 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乱世中人们渴望安定、希望朝廷能有所作为的深深忧虑。在《避寇即事十二首》这一组诗中,左纬通过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的痛苦进行深刻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