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钓台侧,敬谒严子陵。
碧山如佩环,水作锵然声。
定知千载后,尚复有遗灵。
长啸明月下,缅怀今古情。
世利浊于酒,末俗遭尘冥。
毫发不一直,戈矛岂相争。
先生得高蹈,万钧独可轻。
持钓偶自适,潜鱼不吞醒。
清风在人耳,凛凛见典刑。
不如台下水,方可濯尘缨。
题严子陵钓台
介绍
《题严子陵钓台》是宋朝诗人的作品。
《题严子陵钓台》是宋朝的一首诗,由诗人所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严子陵钓台的景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逸之士品德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名节的担忧。诗中“汉家名节君知否,尽在君家一钓竿”这两句,以严子陵为例,强调了高洁品格与隐逸精神在古代士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相关推荐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字词的含义,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同时,也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诗篇主旨、结构安排及表达的情感。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选择题。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和选项进行分析判断,正确答案为: 第一句“泊舟钓台侧”中的“台”是山名,即浙江桐庐的严子陵山;第二句“敬谒严子陵”,敬谒,恭敬地拜见。第三句“碧山如佩环”
诗句原文: 莫向金门傲冕旒,归来却要著羊裘。 乾坤不是刘文叔,那得长竿钓白头。 译文: 不要在金碧辉煌的门楼中傲慢地戴着冠冕,归来时要穿上羊皮裘。 如果天地间不是刘文叔那样的人物,怎么能用那根长竿钓到白首之鱼? 注释: - 莫向金门傲冕旒:不要在金碧辉煌的门楼中傲慢地戴着冠冕。 - 归来却要著羊裘:归来时需要穿上羊皮裘保暖。 - 乾坤:指天地或世界。 - 刘文叔
注释: 倡周节义有夷齐,钓渭鹰扬可太师。 西汉颓波无砥柱,先生只合一纶丝。 译文: 倡导忠义的有伯夷、叔齐,在渭水边挥舞钓竿如同太师一般英武。 西汉末年没有像砥柱石一样的支柱,先生您只是一根维系大局的细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严子陵钓台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首句“倡周节义有夷齐”,赞扬了伯夷、叔齐的高风亮节,他们是周武王灭商时不随纣王而降的两位贤人,被孔子称为“古之完人”
【注】严子陵:指东汉初年著名政治家、光武帝刘秀的好友,曾为光武帝的舅舅。 扁舟:小船。 谁:谁人,即“谁渡”。 贪夫:贪图富贵的人。 名教:儒家所倡导的道德教化。 百世:永远。 慑曹瞒:使曹操畏惧。曹瞒指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三国时魏国丞相。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严子陵钓台的七言律诗。诗人以严子陵为鉴,借古讽今,表达自己对于名利场中人的劝戒之意。
【注释】 1. 题:作诗。严子陵:东汉初的名士,隐居不仕,后人称为“高士”。钓台:即严子陵垂钓处,位于浙江桐庐富春江畔。 2. 全燕:这里指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以后统治的全国政权。 3. 天伦:指父子、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 4. 光皇:指汉光武帝刘秀。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萨都刺在游览严子陵垂钓处后有感而作的一首七绝。 第一句“封了全燕不复臣”,意思是说:整个燕国都被王莽占领了,不再有臣属
题严子陵钓台 怀仁辅义戒阿谀,万古先生两句书。 长往不来安有此,始知王佐在樵渔。 注释:怀念仁慈和辅助正义的教诲,警惕阿谀奉承的小人。 “万古”二字,指的是古代贤人。 那些能够长久隐居的人,他们的行为是怎样的呢? 开始时,我并不了解真正的王佐之才,直到我看到了那些像严光一样的隐者。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题严子陵钓台》。诗中表达了对严光的赞美之情。严光曾拒绝光武帝的召见,归隐富春江畔
【注释】 1. 题严子陵钓台:写在严光的钓台上。 2. 足加帝腹:形容自己像脚一样深深地扎在皇帝身上。 3. 讵肯折腰求好官:难道愿意低头向皇帝讨好,谋求一个好官吗? 4. 明主莫将臣子待:明智的君主不应该把臣下当做自己的朋友看待。 5. 故人只作友朋看:老朋友只是朋友看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严光的赞颂。严子陵是东汉初年的隐士,曾做过太守,后隐居富春山中。汉和帝永元十四年(92)
题严子陵钓台 渭滨一叟发垂素,西伯与之无雅故。 幡然为舍钓鱼竿,八极风云生指顾。 先生少与文叔游,眼看日角兴炎刘。 胡为掉头不肯住,垂纶依旧披羊裘。 周文虚己师贤哲,光武规模欠宏阔。 三公清坐台阁尊,先生回首桐江月。 桐江月色无古今,白波苍嶂幽人心。 注释:渭水之滨的一叟头发已经斑白了,他与周朝的西伯姬昌没有深厚的交情。突然之间,他放下手中的钓竿,像变了个人似的站在河边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诗句解读 - 短棹夷犹七里滩:“短棹”指的是短小的船只,“夷犹”是犹豫不决的样子,这里形容诗人停船犹豫的心情。“七里滩”指一个七里的长滩,这里可能象征着人生的一段艰难旅程。 - 人亡依旧水光寒:这里的“人亡”可能指的是历史人物已经不在或已远去,而“水光寒”则形容江水寒冷如霜,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景物的不变。 - 汉家名节君知否:这里的“汉家”可能指的是汉朝
第一句:“吹起炎刘已冷灰,先生功不上云台。”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严子陵钓鱼台的怀念之情。"吹起炎刘已冷灰",这里的"炎刘"可能指的是东汉末期的刘秀(光武帝),他曾经在洛阳建立了东汉王朝。而"冷灰"则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就像炉火熄灭后的灰烬一样。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炎刘和严子陵的功业,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英雄人物的感慨。 第二句:“先生功不上云台。”这里所说的"上云台",可能是指登上高台
《题严子陵钓台》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翻译、注释和赏析: 1. 首联:“遗台临水郁嵯峨,西汉高风耿未磨。” - 注释:遗台(旧时的台)靠近水边,显得十分高大而古老。西汉时期高尚的道德风范依然鲜明。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严子陵钓台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价值,暗示着这里曾是古代文化与精神的象征。 2. 颔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