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意入灯篝,无诗过一秋。
角声吹雨断,人在截云楼。
倚楼
介绍
《倚楼》是文学作品。
《倚楼》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文化中一个独特而充满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还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
【注释】 倚楼:站在楼上。客意:客居他乡的情怀。入灯篝:指点上灯火,即在灯下读书。无诗过一秋:意为没有诗可以与这个秋天相对比。一秋:一个季节,这里指一年。角声:古代军乐的一种,以角声指挥节奏,故称。吹雨断:吹响号角声,把雨声也打断了。截云楼:指楼高如截断云天一样,这里形容楼高极高,登临其上,可望极远。 【译文】 客居异地,我满怀离愁别绪,在灯下苦读诗文。一年已到晚秋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表现为“形散”特点,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的景物特征,然后表达自己的理解。本首诗歌前两句为写景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诗人在楼中凭栏远眺,只见高入云霄的山峰,山脚下是牛鸣犬吠的村庄,晴窗下是熏香的野马,寒木下是哀猿孤啸。月升时,诗人吟咏完毕,却有诗僧敲门而来。 首联“楼高天一握,山入白云根”,写登楼所见之景:高楼与天空相接;群山隐没在白云之间。此句不仅表现了诗人的高瞻远瞩、心旷神怡之情,而且也为全诗定下了开阔雄浑的基调。 颔联“寺在牛鸣地,人行犬吠村”,写诗人凭栏所望之景
月明独倚异乡楼,北望天涯几许愁。 故国不归人意老,无情汴水自东流。 赏析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月明独倚异乡楼:在明亮的月光下,独自倚靠在异乡的楼上。这里的“异乡楼”可能指的是诗人居住的他乡之地。 - 北望天涯几许愁:面向北方,眺望着遥远的天际,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愁。 - 故国不归人意老:故乡已经远去,人们的心思也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变得苍老和无奈。 - 无情汴水自东流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高启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倚楼 - 注释:站在高楼之上,远眺。 - 赏析:诗的开头,通过描写主人公站在高楼上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远方的美景相得益彰的复杂情感。 2. 官闲何所之,倚楼纵远目。 - 注释:在闲暇之余,无所事事的时候,我选择登上高楼,放眼望去。 - 赏析:这里描绘了诗人在无事可做之际,选择登高望远的行为
【注释】 倚楼:登楼。鹧鸪班:指鹧鸪的斑纹。金虬:指金饰的龙纹。鹧鸪,鸟名,常在南方飞翔。独上层楼:独自登上高楼。画栏:彩绘栏杆。满院梨花香寂寞:满院子里的梨花散发着香气,却显得十分寂寞。隔帘风雨正春寒:隔着窗纱,外面下着雨,春天的寒意更浓了。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独自登上高楼远眺的情景。首句“金虬熏尽鹧鸪班”中的“金虬”,指金饰的龙纹,用“熏”字形容它散发出来的气味
诗句原文: 减尽朱颜白发新,高楼徙倚默伤神。 未酬马上功名愿,已是人间老大身。 太史周南方卧疾,拾遗剑外又逢春。 一杯且为江山醉,百万呼卢迹已陈。 注释: 1. 朱颜 - 这里指诗人的红润容颜。白发新 - 意指年岁增长,头发变白。徙倚 - 形容诗人在高楼中徘徊不前的样子。默伤神 - 默默伤感。2. 马上功名 - 指立即成就功名的意思。3. 太史周南 - 周南是宋代的一位官员,因疾病卧床不起
【注释】: 倚楼,靠在楼上。先人业,指祖传的学问或家学。 幸,幸好。藜粥,豆粥。 东陂,地名,即今江西进贤县东境。插秧,种稻。卜雨鸠,占卜明天是否会下雨。 译文及赏析: 站在楼上放眼望去,千里江山尽收眼底。高吟一声聊以抒发我的忧愤。 诗书幸有祖上留下的产业,我虽然贫困但决不以此为耻。 数下槿篱,可以安度晚年;一杯豆粥,何须追求? 东陂还未栽满秧苗,暂且与邻翁一起看天象占卜明日是否会下雨。
注释:暮云细细如鱼鳞千叠,新月细如玉钩。感叹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啊!寒冷冲刷着,我来到水边楼头。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前两句以“鳞”和“钩”形容云的形状、颜色,形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山水画面。后两句抒情,赞叹造化的神奇,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清幽高远,是一幅具有浓厚诗意的水墨画
注释: 1. 平楚连天独倚楼,楼头日日望行舟:意思是站在楼上,眺望天空,只见一片平展的草地,连接着遥远的天际。我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天天望着那行行远去的小舟。 2. 相思飞尽梅花雪,江上晴云片片愁:意思是相思之情如同飞散的雪花一样,已经消散殆尽。而江面上的晴朗天气,却让我心中充满了淡淡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以楼、船、雪、云为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情感的画面。诗人通过自己的视角
【注释】 贤愚不同道,用舍要知机:贤者与愚人走的道路是不同的。在做事上,应知道进退的时机。 涉世有臧否,倚楼无是非:世间的事情好坏各有评价,但自己是否站在楼上,是好是坏,却无从得知。 鸦分枯树立,雁逐断云飞:乌鸦被风吹断树枝后,便从断处飞过;大雁排成人字形飞行时,则由一只大雁领头。 朝暮寻常事,何须叹落晖:早晚都是平常的事,又何必因为夕阳西下而感到惋惜呢?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
注释: 倚楼:登上高楼。 湖山咫尺懒追游,独倚危楼已白头。 湖山近在咫尺,却懒得去追逐游玩,独自一个人站在高高的楼上已经白发苍苍了。 初夏风光还荏苒,乍晴云物正飞浮。 初夏的景色依然美好,天空中的云彩和飘动的物体仿佛在空中飞动。 长吟自可千篇在,小醉谁能万事休。 我只要吟诗就能写出成千上万首来,但喝醉酒又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毂击肩摩争辇路,不知虚度几春秋。 车马喧哗争先恐后地挤在道路中间
【注释】 倚楼:站在楼上。西楼:即西阁。吟倚:在西楼上吟咏徘徊。若为情:为什么如此忧愁?情似浮云:感情如飘忽的浮云。处处生:到处都生起。 翠叠乱山千里阔,红翻晴叶一川明。 翠叠:形容远山层峦叠嶂。乱山:指群山。千里:这里形容山势连绵不断,广阔无垠。 红翻:形容枫林或树叶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鲜艳的红色。晴叶:指晴天的树叶。一川:一条河川。 散分野色渔村小,斜衬秋光雁阵横。 散分:分散、铺陈。野色
注释: 倚楼 一声新雁一声秋,独向江楼倚莫愁。 江上片云将雨去,却留残照管汀洲。 译文: 新雁的叫声一声比一声高,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高楼。 江上的片云带着秋天的气息离去,只留下夕阳照耀着河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江南秋景的小诗。前两句写诗人在楼上看到的景象。“一声新雁一声秋”,新雁的叫声一声比一声高,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高楼。“独向江楼倚莫愁”。诗人站在楼上,望着远处的江面,听着那一声声雁鸣
【注释】 倚楼:站在楼上。蒹葭秋色晚,百尺倚江楼。蒹葭(一种水生植物)秋天景色凄凉。百尺倚江楼——形容楼高。日暗烟藏寺,风高浪拍舟。日暗——太阳落山了。风高浪拍舟——指风大浪高,船在波浪中颠簸。归云投远岭,饥雁叫沧洲。归云——回飞的云彩。投远岭——飞向遥远的山岭。饥雁——因饥饿而发出叫声的雁。沧洲——即沧海之洲。心事非年少,尘埃白尽头。心事——心事重重。白尽头——白发已到头。 【赏析】
诗词 倚楼 愁倚溪楼望,还因见月明。 月明如有约,偏照别离情。 译文 在这座孤楼上,我独自伫立,凝望着远处的山水。月光如洗,洒满了整座小城,也洒在了我的心头。我想起了那些与爱人共度的甜蜜时光,如今却只能对着这轮明月,感叹时间的流逝,爱情的易逝。月光下,仿佛还能隐约看到那逝去恋人的身影,他的脸庞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月光似乎成了我们爱情的见证者,无论我走到哪里,它都与我相伴
【解析】 “倚楼”即登高望远之意,此诗首句点题,第二、三两句写出了诗人因登楼而引发的思乡之情,第四、五两句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愁情。全诗情感丰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①应接妨诗兴:因为登上高楼,看到夕阳西下,暮色四合,景色优美,所以诗兴大发。 ②淹留倍旅情:我滞留异乡,多日不能返回,因而倍感思乡。 ③别家仍有累:离开家乡,身负羁绊。 ④浮世岂须名:人生浮沉荣辱,何必计较名声。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第一句 - 关键词:木叶、萧萧 - 释义及译文: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发出沙沙的声音。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清景象。 2. 第二句 - 关键词:人倚楼 - 释义及译文:人们站在楼上,眺望远方。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思念的情感。 3. 第三句 - 关键词:亲朋隔生死 - 释义及译文:亲人和朋友因战乱而分隔生与死。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破坏。 4. 第四句 - 关键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倚楼”是题目,点明这是一首七绝诗。首联写登高所见的景色:“远岫明楼角,扶疏草木幽。”诗人登高远望,只见山峦连绵起伏,山势苍莽而雄伟;山腰上树木繁茂,郁郁葱葱。 颔联是第二句的扩展。作者由远山联想到近处,在山腰上的树林中找到了一片开阔地,便坐下来休息。这两句是写诗人在登高之后找到一片树林,在那里歇息,并观赏四周的景色。歇后语有“倚楼听雨”和“倚楼听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