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竹百馀挺,固知为予生。
忽忽有所得,时时闲绕行。
自信或未至,自知或未明。
窃比于古人,不能无愧情。
高竹八首
相关推荐
【注释】 高竹:高大的竹子。百馀挺:一百多根。固知:固然知道。予生:我生来就喜欢它。忽忽:恍恍惚惚的样子。有所得:有所领悟。时时:常常。闲绕行:随意地绕着它走。自信或未至:对自己的信心或许还不够。自知或未明:对自己的认识或许还不够。窃比:私下里比较。古人:古代的诗人。不能无愧情:心中没有惭愧的情感。 译文:高耸入云的竹子上百根,我知道是天生就喜爱它们。忽然间有感悟,时常悠闲地绕着它走
【注释】 高竹临清沟:指高大的竹子靠近清澈的小溪。 轩小亦且幽:小轩也显得很幽静。 光阴虽属夏:虽然时光属于夏天。 风露已惊秋:风霜露水已经使人感到了深秋的气息。 月色林间出,泉声砌下流:月光从树林中透出,泉水从石阶下流淌。 谁知此夜情,邈矣不能收:谁能知道这夜晚的心情,是那么深远和不可捉摸。邈,遥远。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高竹、明月、清风来表现一种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意境
高竹八首 赏析《高竹八首》中自然美与人生感悟 1. 诗意解读 - 高竹挺拔之美及其象征意义 - 秋日氛围中自然与人生的交融 - 古人比德,诗人自省之情 2. 关键词注释 - 轩冕:古代官员的礼帽和官服 - 枉尺:徒劳无功的行为 - 贾生:西汉文学家,因悲叹时事而哭泣 3. 译文对照 - 第1首诗 - 第2诗 - 第3诗 - 第4诗 - 第5诗 - 第6诗 - 第7诗 - 第8诗 4. 赏析与讨论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释: - “高竹碧相倚,自能发馀清”:描述高大的竹子相互依偎,自然散发出清新的空气。 - “时时微风来,万叶同一声”:微风拂过,竹子发出轻轻的沙沙声,如同万叶齐鸣。 - “道污得夷理”:道路因被泥泞覆盖而变得平坦,比喻环境或心境因某种原因变得宁静或纯净。 - “物虚含远情”:事物因其本质的空虚而充满深远的情感或意境。 - “阶前闲步人,意思何清平”:在台阶前悠闲漫步的人
【注释】 高竹:指高大的竹子。 碧幢:绿色的旗帜。 翠柳:形容细长柔嫩的柳丝。 低盖:形容柳丝下垂的样子。 幽人:隐士,隐退的人。 轩榻:有窗子和床的屋宇。 宇:屋宇,指居室。 觉:知觉,感觉。 景闲:景色宁静闲适。 真:指自然本性,真情实感。 丧:失去。 孰若:哪如。 从:听从;顺从。 吾爱:我喜爱的事物。 【译文】 高大挺拔的竹子像绿色的旗帜,柔软娇嫩的柳条好像垂落的伞盖。
【注释】 高竹:指竹子。八首:一首的别称。 杂:参差不齐。 惊秋节:秋季,即孟秋。 旧帙(zì):旧书。 池阁:池塘边的楼阁。轻风:微风。园林:花园。晚景余:傍晚的景色还残留着。乐:乐趣。 锱铢(zīzhū):古代重量单位,一锱为二十铢。比喻微不足道的小事。 【赏析】 诗是写诗人在秋天欣赏高高的竹子和高大的梧桐树时所得到的欢乐,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追求自然、崇尚简朴的生活情趣
【注释】 高竹:高大的竹子。竹,这里泛指竹子一类的植物。 数:数量词,多。 仍:仍然。 柴门:柴草编成的简陋的门。 昼:白天,太阳光照的时间。 青碧:青色和碧色相间的颜色。 向:面对。 心夷旷:心胸宽广,心境宁静。 知闲之乐:懂得悠闲的生活乐趣。 自:从。 可敌卿相:可以与卿相媲美,即可以与卿相相提并论,比喻能与卿相相比。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高竹的诗,通过描写竹子的形貌和姿态,表现其精神境界
【注释】 高竹:指竹子。 逾冬青:指竹子在冬季里仍然翠绿。 四月方易叶:四月,春末夏初。易叶,换叶子。 抽萌:抽枝长芽。止戈:停止用兵器攻击。脱甲:《庄子·外物篇》说:“解牛之刀,磨之以羊角而利。”这里用“脱甲”比喻笋脱壳的轻松。 修静信可爱:形容竹子生长得非常安静、美好(静,宁静)。 绕行不知匝:形容竹子生长迅速,环绕着行人。 嗟哉:叹息声。 凡草木:泛指一切植物。徒自费锄锸:白白地浪费了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