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锦亭前水接天,晚波如縠放归船。
新诗开务从今日,此是江行第一篇。
至鄂期年以饟事不给于诗己亥夏五廿有八日始解维雪锦夜宿兴唐寺繁星满天四鼓遂行日初上已抵浒黄洲几百里矣午后南风薄岸舟屹不能移延缘葭苇间至莫不得去始作纪事十解呈旧幕诸公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作者在至鄂后一年,即己亥年夏天五月初八才出发,经过雪锦夜宿兴唐寺、繁星满天四鼓遂行、日初上已抵浒黄洲几百里之后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这次江行的感受和体验。 首联“雪锦亭前水接天,晚波如縠放归船。”描绘了诗人站在雪锦亭前,远眺着江面,只见江水与天空相接,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仿佛一条条细绸般柔软。诗人乘坐的船只随着波浪轻轻摇晃,仿佛被释放了出来。这两句通过对江边景色的描绘
【诗句释义】 1. 至鄂期年以饟事给(供给)不给于诗,己亥夏五廿有八日始解维。雪锦夜宿兴唐寺繁星满天四鼓遂行:到达鄂州后,因为粮食供应不足(饟事不给),诗人在己亥年夏天的五月二十八日开始解维(即起程)。晚上,他住在兴唐寺,看到繁星满天,直到四更天才起身启程。 2. 日初上已抵浒黄洲几百里矣:早上刚出发的时候,已经抵达浒黄洲,大约有几百里了。 3. 午后南风薄岸舟屹不能移:下午时分,江面上吹来南风
【注释】 萧萧:形容头发稀疏。衰发:形容头发花白。倚西风:形容在秋风中站立。东去西来:这里泛指四处奔波。缘底事:为什么?龙钟:指年纪大,行动不便。 【译文】 我的头发已经花白了,站在西风中。 两岸的青山都是我的故乡。 我到处奔波是因为什么事呢? 只是应该增加一点年岁,因为我已经老了。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流落江湖之际,是一首抒写岁月沧桑、抒发身世之感的抒情诗。 开头两句“萧萧衰发倚西风
注释:江水涨满,碧绿如同蓝色一般。船帆鼓起,正像大雁排成队伍一样。 我虽然像过去一样,有万马争先的气概,但是又惊愕地看见许多船只依着河岸排列。 译文:江水上涨,碧绿如同蓝色一般。船帆鼓起,正像大雁排成队伍一样。 虽然像我过去一样,有万马争先的气概,但又有惊恐地看着许多船只依着河岸排列的感觉。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长江景色的古诗。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长江的美丽景色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找出诗句中又什么关键词句,看这些句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再根据选项分别作出判断。注意要结合注释和题目的要求来作答,不可随意作答。 “宵声传柝重城闭,晓漏迷钟古寺荒。”意思是:夜深了才听到更鼓的声响,城门紧闭,天将破晓,寺庙里钟声缭绕。“宵声”“重城”表明夜已很深,“晓漏”表明天快亮了
诗句原文: ``` 至鄂期年以饟事不给于诗,己亥夏五廿有八日始解维雪锦。夜宿兴唐寺,繁星满天,四鼓遂行。日初上已抵浒黄洲,几百里矣。午后南风薄岸,舟屹不能移,延缘葭苇间,至莫不得去。始作纪事十解,呈旧幕诸公:雪锦亭前水接天,晚波如縠放归船。 ``` 译文: 我来到鄂州是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但到现在还没有解决,已经过了五天了。在这一天,我开始解开船只上的缆绳,驶向雪锦亭。晚上在兴唐寺住宿
注释: 1. 至鄂期年以饟事不给,于诗已亥夏五廿有八日始解维。雪锦夜宿兴唐寺繁星满天四鼓遂行日初上。已抵浒黄洲几百里矣。午,南风薄岸舟屹不能移,延缘葭苇间。至莫不得去。始作纪事十解呈旧幕诸公。 2. 译文: 我来到鄂州已经一年了,因为军饷不足,无法维持生活。在己亥年的夏天,五月初八日开始出发。雪花飘洒,夜晚住宿在兴唐寺,繁星满天,凌晨四点开始出发,早上刚到,已经到了浒黄洲几百里的地方。中午时分
【注释】昌黎:指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三王:指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 【赏析】此诗是作者离开浔阳赴任黄州刺史时,写给同僚的赠别诗。首联写自己对韩愈的仰慕;颔联写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重思往事;颈联写在旅途中对旧友的怀念;末联以昌黎自比,表明自己有朝一日也愿列于“三王”之列。全诗情真意切,意境开阔,辞采清丽,风格沉郁顿挫,富有感染力
诗句释义与译文: - 赤壁江头白羽挥,鳜肥西塞酒同携。 - 归期应在初弦月,家住康山西复西。 注释与赏析: 1. 诗题及作者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江西提学时经过兴国、大冶、黄州等处,最后抵达浒黄洲的途中。 2. 诗句释义与译文: - 赤壁江头白羽挥,鳜肥西塞酒同携。 在赤壁江边的码头,挥动着白色的羽扇,带着新鲜的鳜鱼和西塞的美酒。 - 归期应在初弦月,家住康山西复西。
【注释】 鄂(è):地名,指鄂州。饟(xiān):食物。诗己亥:即己亥年,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春。五廿有八日:二十五日。始解维:船开始解缆了。雪锦:泛指船上的帆篷、旗帜等物。夜宿兴唐寺:在武昌城东面。繁星满天:夜晚星光灿烂。四鼓:四更天,凌晨一时至三点。遂行:于是启航前行。日初:早上。上巳:古代的一个节日,这天天气晴朗,适合出游。抵浒黄洲:抵达黄鹄山南面的江边。几百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