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满岩阿,松声乱飞瀑。
中有餐霞人,悠然绝尘俗。
松风
相关推荐
【注释】 白云:山间云雾。 岩阿:山崖。 餐霞人:指仙人,传说中居住在山中修炼的人。 悠然绝尘俗:形容人超然物外,不受世俗污染。 【赏析】 《松风》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联“白云满岩阿,松声乱飞瀑”,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其中,“白云满岩阿”指的是山间的云雾弥漫,覆盖了整个山崖
注释:松风 万壑摇苍烟,百滩度流水。 下有骑驴人,萧萧吹冻耳。 译文: 在山间松林间,阵阵松风拂面而来,仿佛能听到那松涛声。 越过千山万壑,穿越无数险滩,继续向前。 下面有一位骑着驴的人,他正用口哨吹着寒风。 赏析: 此诗以松风起兴,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首句“万壑摇苍烟”,描绘了深秋时节,群山之间烟雾缭绕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次句“百滩度流水”
《松风》 屋山老髯龙,雪霜不能死。 长身傲林壑,翠云屯万垒。 夜半天风生,飒飒动窗几。 秋江响怒潮,春空行急雨。 须臾逗馀音,九霄笙鹤起。 虚庭坐落月,欲去还复止。 独恨世间人,无此天籁耳。 注释: 1. 屋山老髯龙:指的是松树,因为松树的树干上常有苍劲的老根,形似老人的胡子,所以称为“老髯龙”。 2. 雪霜不能死:形容松树坚韧不拔,即使面对严寒和风雪也不会死亡。 3. 长身傲林壑
松风 夜寂松风度,魂清客枕寒。 琴声传不尽,诗句写应难。 骤雨倾瑶砌,真珠落玉盘。 隐居如可访,吾欲跨翔鸾。 注释: 1. 松风:形容夜晚的山松风声,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2. 夜寂:夜晚的寂静,没有其他声音的干扰。 3. 魂清:形容心情宁静,思绪清晰。 4. 客枕寒:客人(这里指诗人)的枕头因为寒冷而感到冷。 5. 琴声传不尽:琴声悠扬,仿佛无法完全传达给听者。 6. 诗句写应难
【注释】 松风:指松林的风声。起看:起床观看。筇枝:手执的手杖。髯龙影:形容树根盘曲,犹如游龙之状。手自移:用手将树移栽到此处。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作者在湖南道州任刺史时,因遭人诬告被贬为司马,途经郴州(今属广东)时作此诗。 首句“半岭松风破睡时”,描绘了一个清新的画面:山中晨曦初破晓,一阵松林中吹来的清风,打破了诗人的酣梦。这里的"半岭"、“破睡时”等词语
【注释】 ①松风:指松林中的风声。②泠泠:水声。③鸾锵鹤唳:鸾,传说中凤凰的一种;锵,击打金属声音;鹤唳,鹤叫。④龙吟虎啸:传说中龙、虎等动物发出的叫声。⑤连山:连绵不断的山峦。⑥洞庭:即洞庭湖。⑦弹璈鼓簧吹雪笙:指奏乐。⑧拊石击磬:指演奏音乐。⑨昭文:古代对天子的称谓。⑩幽幽:形容声音悠扬。①月落天河倾:月亮落下,银河倒悬。12虚皇:道教中的最高神祇,即天尊。③风伯:掌管风雨的神,即风神
松风 青青数树松,扶疏空庭里。 微风从南来,清声四向起。 俗兮闻必愁,吾也闻则喜。 昂头离石枕,扶羸凭藤几。 侧听复遥观,移晷不能已。 细叶舞轻烟,密影摇寒水。 何必钧天奏,岂羡霓裳妓。 万事更无求,深山此为美。 寂寥信为乐,轩冕诚堪耻。 谁谓茆山中,只悦陶公耳。 译文 青青的松树有数棵,它们在空阔的院子里生长。微风吹过,松树发出清新的声音,四处都响起来了。世俗之人听到这种声音一定会感到忧愁
诗句释义: - “松风”:描述的是风吹松树叶的声音。 - “灵籁生何处,巢笙更越琴。”:灵籁是指自然界的音响,可能是松风或者其它自然声音。这里提到“巢笙”,指的是鸟巢中的笙声,而“越琴”则可能是指用乐器演奏的音乐,整体描述了一种和谐的自然声响。 - “穿林惊鹤梦,入涧和龙吟。”:描述了风吹动树林时,鸟儿被惊醒,同时也有龙吟声(可能是指山中的风声或水声)。 - “万顷涛翻翠,千岩粉堕金。”
注释: 何处清风里,长松古县门。 海风吹不断,明月满乾坤。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首句“何处清风里”,以问句形式开篇,引人入胜。紧接着,“长松古县门”,以长松为背景,勾勒出古县城门的轮廓,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宁静的氛围。第二句“海风吹不断”,则将视角转向大海,描绘出海风的强劲与持久,给人一种震撼感。最后一句“明月满乾坤”
【注释】: 1. 岩松:山中的松树。 2. 纷纷:指风吹过山中松林时发出的飒飒声响。 3. 陶宰相:即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曾任大司马、太尉等职,但因厌恶官场而辞官归隐,自称为五柳先生。 4. 怡情:使心情愉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景诗,通过描写山中松树的风声,抒发了作者隐居山林、远离尘世喧嚣的闲适之情。 首句“飘入岩松里”描绘出一幅山中松林在风中摇曳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