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鉴冰
【注释】 雁影:指秋天的雁群。 芦花港:在今江苏无锡市南,因盛产芦苇而得名,有小河通太湖。 征衫:指征衣。 寒砧:指捣衣石。 惊弦:形容雁鸣声高亢。 晴川:晴天的旷野。 销魂:形容极度悲哀,神思恍惚。 朝云暮雨:早晨是云晚上变成雨。原指古代神话中爱情悲剧,后用以比喻易变的男女爱情,也可借指男女之间的感情变化。这里指作者与所爱之人离别后的哀愁。 【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抒情并略寓离情,下片则以雁为喻
【注释】: 1、目:《沁园春·目》是岳飞创作的一首词。 2、烁烁清光:明亮的光泽。 3、眉山:指眉峰,眉山即眉间。 4、团扇:古代妇女用扇子遮面。 5、背灯角睐:形容女子背对灯光斜视的样子。 6、玉筋零:形容酒喝多了,身体发软,无法保持端庄的仪态。 7、鸳巾:一种头巾,这里指头巾上绣有鸳鸯图案。 8、碧涧:清澈的溪流。 9、盈盈秋水:指清澈的秋水,比喻美人的眼睛。 10、青镜:青绿色的镜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是读懂诗作,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诗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特别是要关注词中形象和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软款围来,尺六无多,纤柔绝伦”,写美人的体态特征,“软款”二字,点明其娇柔之状;“尺六无多”是虚数,形容她身材苗条。一个“纤柔绝伦”的“绝”字,写出了美女的风姿绰约、亭亭玉立之美。
【注释】台城路:词牌名。蟋蟀:蟋蟀,即秋虫。 井梧:井旁的梧桐树。飘后:凋零之后。俄闻:不久听到。凄语:凄凉之音。接砌花根:指蟋蟀在屋檐下筑巢。连阴树底:指蟋蟀藏身之所。那不消人魂处:哪能不用心神去听呢?高吟低诉:蟋蟀叫声高低起伏。恰经断回文:仿佛听到断续的回文声。指寒停杼:仿佛看到织妇停止纺织。灯影清莹:灯影摇曳,月光皎洁。怪尔撩愁绪:你撩拨起人的愁思。 苔茵:蟋蟀栖息之处。露浓过雨
【注释】 疏影 · 蝶影 阶前两两。总回旋高舞,不离书幌。素袖空黏,彩扇虚兜,作出一番轻浪。绿钱匀处依稀见,似栩栩、梦魂飘荡。稳栖香、冷月光中,仍与花枝相傍。 倩入滕王笔底,怕蛾粉鸦黄,总难偷样。疑假犹真,是也非耶,偏漏雕檐蛛网。无端逗起闲吟味,添几许、惜春情况。待寻芳、倦绣人来,闪在罗裙褶上。 【译文】 阶前双双飞舞。在空中盘旋高跳,不离书卷。袖子空着粘住它,扇子却虚飘飘的
【注释】菱花:菱花镜,指镜子。光泽谁如:谁能比得上她的光彩。羞他麝煤:羞得她连香气都掩藏起来。恁长侵眉翠:你长满了眉毛的翠色。一窝云薄:像云朵一样浓密。低笼耳玉:低垂着头,好像戴着玉耳饰。几叶兰齐:兰花的叶片很多。堕马妆新:像堕马时的妆扮一样新颖。蟠龙式旧:盘旋的龙纹样式,形容古代妇女发髻的样子。巧绾穿心时样宜:巧妙地挽起,适合穿心状的头发样式。增妍处,有金虫深亸:增艳之处,有金虫深深下垂
这首诗是《沁园春·口》,作者是元好问。 诗句如下: 1. 小颗含春,那许盘中,樱桃斗鲜。为粉香匀靥,微粘花露,彩毫描黛,淡吮松烟。凤管调来,鹅笙炙去,一曲清歌莺溜圆。评茶味,任瓷磁深浅,尝尽甘泉。 译文:小巧的果实带着春天的气息,放在盘中,像樱桃一样鲜艳。用粉色的粉末点染脸庞,轻轻沾上花露,用彩色的笔描画眉毛,轻轻地吸着松树的烟。风管中吹来音乐,鹅笙中传来歌声,一曲清歌让人如莺鸟般欢快
【注释】 南浦:泛指水边。昭代词选:《昭代词》是南宋词集,由严羽编选。词雅:《词雅》为唐教坊曲,宋时用作词牌。《词林纪事》卷三:“《词林纪事》:‘柳永自序云:“自少年狂荡,暮年羁旅。”’” 书屋正临溪:书房正对着溪流。 喜春回:春天回来了。 浅碧粼粼晴晓:浅绿色的水面在晴朗的早晨闪动着光芒。 片縠纹轻,红襟燕,掠处翠萍如扫:水面上泛起的波纹很薄,红色的燕子掠过时,水面上的浮萍像被扫帚扫除一样。
【注释】 自从:从……以来。 寄花笺:指书信。 鸿来:大雁到来。 小春:初春。 兜兜话:絮叨的话。 候采湖莼:等您采摘湖中莼菜(一种水生植物,可食)。 节钺南巡:借代帝王出行巡视。 再访溪桥蛱蝶门:再去找溪桥上的蝴蝶门。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刘夫人久未与丈夫见面,所以写此词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全词委婉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自从”二句,写自己等待信使的心情。 “挨尽黄昏”
诗句释义 1. 秋日漫兴 - 秋日:指的是秋天的时节。 - 漫兴:随意写下的感想或诗行,通常不涉及特定的主题。 2. 摇落何辞两鬓蓬 - 摇落:指秋天的到来,草木凋零。 - 两鬓蓬:用来形容头发变白,这里特指年老体衰的样子。 3. 自开竹牖引凉风 - 自开:自己开放,指人自主行动。 - 竹牖:用竹子做成的窗户。 - 引凉风:带来凉爽的气息。 4. 仓皇蚁阵秋苔里 - 仓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