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舟上招提,遥入松林间。
透脱俗尘网,是名第一关。
感山十咏松关
相关推荐
【释义】: 舍舟登招提山,进入松林深处。脱掉世俗的尘网,这是第一道关口。 【注释】: 舍舟上招提:舍舟登上招提山。招提山即招提寺山,位于浙江天目山北麓。 遥入:远远地进入。松林间:指招提寺所在的松林之中。招提寺,佛教寺院名。在今浙江湖州西南,有“东南佛国”之称。 透脱:摆脱、脱离。俗尘网:尘世中的烦恼与束缚。是名:这真是。 第一关:比喻修行人到达的最高境界,也泛指最困难的地方。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题目的要求,分别对诗句进行赏析。“浓绿滴湿衣”,形容山色深翠,树木茂盛繁密。“烟岚”指雾气和山岚,是说松树郁郁苍苍、青葱多姿的样子,好像在云雾中一样。“名缰莫能絷”,意思是名利的束缚不能拴住我。“方此不失我”,意思是只有在这里才不失去自己。诗人以松作比,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志在山林的思想。 【答案】
感山十咏松关 山以感为名,可见天地情。 万籁恬不作,风来自松声。 【注释】 《感山十咏》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组诗作品,共十首七绝。《十咏》中的第一首是《感山》。此诗即写于此时。 “感”:指诗人对山的感受。 “以”:用。“感”:感动,触动。 “可见天地情”:意思是说山能感应到天地之间的情感。 “万籁”(lài):《列子·天瑞》:“夫大块(大自然)有型,其名为‘太一’(至高无上的原始存在)
【注释】 石梁:指石桥。砥(di三声):磨刀石,这里指石桥下的石基。池水:指溪水的源头。明镜如:像镜子一样。凭栏:靠在栏杆上。观鱼:看游鱼。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诗,描写了诗人在山中漫步时看到的景物和所引发的感慨。 首句写“石梁平砥似”,即说这座石桥平得像砥石,是作者从视觉感受上写的。次句写“池水明镜如”,则是从触觉上写出水面的平静、光滑,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天光云影。这两句是总起
注释:寂静的华严堂,是富贵佛的境界。何必需要九九八十一卦,我自有艮卦在其中。 赏析:诗人以松关为题,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教的理解和认识。他认为,松关并非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象征。他通过对松关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佛教的信仰和理解。他认为,佛教并非只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他通过松关的形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态度。他认为,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并不需要过多的追求和攀比
【注】感山十咏:指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十首五言古诗,诗中以山水为背景,抒发作者隐居山林、与世无争的闲适情怀。松关:指松林关口。 心清闻妙香,宴坐旃檀林。 心地纯净可以闻到妙香,盘腿坐在旃檀林中。 坐香元不断,莫作死灰心。 香气虽然在,千万不要灰心丧气。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在辋川别墅闲居时所作。诗人用“松关”作为标题,意即描绘了一幅幽静优美的松林风光,表现了作者超脱尘世
【注释】 1.感山十咏松关:感山是诗人在杭州灵隐寺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因山形如龙盘曲而得名。此诗是作者为松关寺所写。2.佛手:佛教中指莲花的别称。3.撑:支撑。4.慈航:佛教语,比喻佛法广大无边,能拯救众生。5.江涛:大浪。渺无津:没有渡船。6.寄语作舟者:给那些驾舟的人说。 【赏析】 《感山十咏·松关》是明代文学家王稚登的作品。此诗描绘了松关寺内的景象和感受,以及对于佛法、人生的思考。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之作。诗以“松关”为题,从唐代宫廷的传说中生发出对松之松关的咏歌。诗中的松,是松柏之属。松柏常青、不凋,故称松柏为松关。松关,指松柏关。松关在今陕西宝鸡县西南。唐太和年间(公元827—835年),甘露寺有松柏一株,枝叶扶疏,盘根错节。相传此树为汉时张骞所植,后因汉武帝曾于此饮药求长生,故后人称之为“松关”。诗中首句“有唐太和年”,指唐太和年间,即唐代宗李豫即位的第二年
【注释】 地炉:一种火炉。宿松:在火炉上烧着的松枝。纸帐:即纸糊的床铺。横:交叉,纵横交错。蔌蔌(sù sù):形容声音或气息。蒲团:用蒲草做的团垫,供打坐、参禅之用。 【赏析】 此诗为诗人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冬在长安感山寺所做。当时诗人因遭谗言被贬,身处逆境之时,仍不忘修身养性。此诗是他在长安感山寺所作的一组十首咏物诗中的一首,借咏松赞其高节不屈
【注释】 感山十咏:即《感遇》十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组诗作品。松关:松树关口。 贵一如:贵在“一如”。 妙处:高深之处。 块坐:静坐。 不死:长寿。 枕:以头靠。 白云:指松树。 【赏析】 王维的《感遇》共十篇,都是七绝,内容多抒写隐居生活的恬适和对仕途失意的不满情绪。这首诗写的是隐居生活的情趣。全诗意境优美,清新淡雅。前两句写景:松间云雾缭绕,静谧幽深,人在其中,可以感受到天地万物、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