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争其所,昏晓成古今。
桑榆能几何,可但惜分阴。
有花须共赏,有酒须频斟。
追念旧交游,半卧青枫林。
感叹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叹白发》。下面是诗句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 日月争其所,昏晓成古今。 桑榆能几何,可但惜分阴。 有花须共赏,有酒须频斟。 追念旧交游,半卧青枫林。 ``` 译文: 岁月匆匆,转眼已是白头,昼夜交替如同历史长河。 夕阳西下,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何不珍惜每一分光阴? 花开时分,要与朋友一同欣赏;美酒相伴,要频频品尝。 回忆起过去的朋友,如今他们都已不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 第一句“消息沈沈当下国”,意思是说国家的消息深沉、沉闷,让人感到压抑。这里的“消息”指的是国家的政治形势和政策变化,而“沈沈”则形容这种变化给人带来的沉重感。 第二句“风尘漠漠望中都”,“风尘”指的是战争的硝烟和尘埃,而“漠漠”则形容这些烟尘弥漫的景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因为战争使得国家变得动荡不安,人们的心情也变得沉重。 第三句“平生铅椠胡尘里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 一犬捕执将祭神,群犬随之号极声。 恶伤其类乃如此,虽至苟贱亦有情。 人于天地最为贵,诗书礼乐开聪明。 推恩尚欲极万物,而况等列皆簪缨。 奈何心忍所不忍,相残相贼争功名。 因知微畜反可尚,使我感叹无由平。 ``` 逐句释义及注释如下: 1. 一犬捕执将祭神,群犬随之号极声。 - 这句诗描述了一种祭祀仪式的情景,其中一只狗被用来捕捉猎物,然后将其献给神灵
这首诗是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六十岁的高龄,怀着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忧虑,写下了这首忧国忧民的诗篇。 诗人感叹自己的岁月蹉跎,已经六十岁了,但是自己的道德事业却无法实现。这一句中的关键词“岁月蹉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已逝、功业未成的无奈与感慨。 诗人感叹自己善无一得过恒有,力尽千般志尚弘。这里的关键词“善无一得过恒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善良品德的坚持与执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评价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以及探讨作品内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具体诗句作答。 本题要求赏析“凄凉转蓬客,泪尽浙江滨”这两句诗的妙处,考生可以从炼意、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 ①“凄凉”是“转蓬”的定语
这首诗是颜真卿的《感遇十二首》,这是一组感慨人生和时世的诗。 第一句“颜渊食埃墨,子贡望见之”,意思是说,颜渊(孔子的学生)吃着微尘,而他的弟子子贡却看到了。这两句是对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赞美。 第二句“岂非仁廉士,而以窃食疑”,是说难道不是一位仁慈廉洁的人吗?为什么还会因为偷吃一点东西就怀疑他呢?这是在批评那些不道德的行为。 第三句“同在大圣门,诖误犹若斯”
解析: 1 诗句释义及注释: - 翠筱秀高原:描述了竹子在高原上的景色,用“翠”字形容其颜色,强调了竹子的绿色和生机勃勃。 - 旁出槎牙棘:指竹子旁边生长着尖锐像锯齿一样的荆棘,用“旁出”表现荆棘的生长位置,“槎牙棘”描绘了荆棘的形态。 - 雨露一沾濡:雨水和露水滋润了竹子,使它们更加茁壮。 - 行道每嗟惜:行走在路上的人经常对竹子感到惋惜或赞叹。 - 适逢好事者:正好遇到喜欢竹子的人
诗句原文: 叹 衰年落拓海天东,一任洪炉造化工。 睡眼那分棋黑白,平心不买剑雌雄。 人传已死归前辈,我愧馀生剩此翁。 名士由来都画饼,庸才敢恨踏虚空。 注释解释: 1. 感叹:诗人在诗歌开头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哀愁,用“叹”字作为引子,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 2. 衰年落拓海天东:描述诗人在晚年感到人生如梦,漂泊不定,心境也变得苍茫和孤独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仪的《咏怀》。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理。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 1. 感叹人同天地生,职业随所止; (人与天地同寿,人生各有职业,各自安于本分。) 2. 士农与工商,执业分彼此; (社会分工明确,士、农、工、商各司其职,不可逾越。) 3. 欲耕当问奴,欲织当问婢; (想要从事农耕和纺织等职业,应请教他人,不可自顾自行。) 4. 兼之有弗能
注释: 1. 勤俭为家宝,此语得真诠。生众而食寡,交济乃无偏。譬如成泰岱,积壤到其巅;又如浚深井,掘土乃得泉。 2. 感叹 3. 勤俭为家宝,此语得真诠。 4. 生众而食寡,交济乃无偏。 5. 譬如成泰岱,积壤到其巅;又如浚深井,掘土乃得泉。 6. 予家无恒产,衣食敢云便! 7. 况更崦嵫迫,食指动盈千。 8. 亦知有兴废,岸谷海为田。 9. 所贵读诗者,能吟山枢篇。 赏析:
翻译: 感叹能痴复能聋,许作阿家翁。 斯言有至理,尚口恐致穷。 我生思大造,泽物雨和风。 当其气郁塞,辰雷何𥀼𥀼。 须兼恩与畏,嘻嗃归至公。 我读家人卦,照然若发蒙。 注释: 1. “能痴复能聋”:形容人既能迟钝也能耳聋,即既不懂也不理解。 2. “许作阿家翁”:表示可以像阿家(指古代传说中的愚者、智者)那样,不受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单纯与宁静。 3. “斯言有至理”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咏怀》。 诗句: 1. 明知不可为,而必强为之。 2. 人事多艰阻,天心或转移。 3. 慰亲言每孙,忧世行常危。 4. 往圣如堪作,吾将问所疑。 译文: 1. 虽然我知道事情不可能成功,但我还是一定要去做。 2. 因为人事复杂困难重重,天意可能发生变化。 3. 安慰家人时常常说子孙会兴旺,但担忧世事却总是危险。 4. 如果古代圣人能够做到,我将要询问他们是否有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