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相
【赏析】 游金山寺,这是一首描写金山寺的诗。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南麓,东临长江,西接京口城,是镇江的著名古刹之一,也是江南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这首诗就是作者游览金山寺时所写。全诗从入寺、听钟、观景、谈经四个方面来写,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望入禅林日已曛,六时钟磬隔舟闻。 “望入禅林”四句,点明题意,写入寺所见。入寺后看到的景象是:太阳落山了,黄昏时分,一片朦胧的暮色笼罩着寺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话的逐句释义以及注释: 1. 落日武城过,春深野色多。 - 这句描述了诗人在夕阳下经过武城时,看到春天的田野景色。 2. 古城疏雉堞,遗俗尚弦歌。 - 这一句描绘了古城的轮廓(雉堞)和周围的环境,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的风俗习惯(弦歌)。 3. 径路从人践,牛刀奈尔何。 - 描述了道路被行人践踏,就像用牛刀切菜一样简单
注释: 三入招提境,萧条异昔年。 云深双树雨,门掩一坛烟。 客去猿应送,僧斋鹤尚眠。 东坡有遗事,留偈法堂前。 译文: 我三度来到招提(佛教寺庙),与往年相比,寺院更加萧条。 云雾笼罩下的两棵古树,在细雨中若隐若现,门前的一座小坛子,烟雾缭绕。 客人离去后,山中的猿猴会送来送别之歌;僧人清早起来打坐,白鹤还在悠闲地睡觉。 苏轼曾经在寺内留下了许多诗句,我在法堂前还保存着一首。 赏析: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生来恬世味,何处避尘喧。”首二句是写画卷上的景象。“生来”两句写画中之景,以“生”字点出此乃一幅画卷,而“恬”、“避”二字则道出了画中所蕴含的超然脱俗之情。“曲涧通前浦,孤峰落远村。”第三四句写画中的景物。画中的溪水曲折,通向前边的小浦口,画中的山峰高耸,远远地落在远处的村庄上。 【答案】 译文:生来便与世俗格格不入,哪里去躲避尘嚣?溪涧弯曲,通往前面的小浦;山峰高耸
【注释】 壮游:指豪放的游玩。赤壁,指三国时周瑜、诸葛亮用火攻破曹操军的赤壁之战。承明:汉时宫名,故址在今陕西咸阳。谪宦:贬谪的官员,此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吞吐:指山水相掩映的气势。英雄:指孙权和刘备。几:几乎。晓:天刚亮。披图:指看画。感慨:感慨万分。 译文: 雄壮的游览是聊城赤壁,贬谪的官职是承明县丞。 山与水相互吞吐,英雄们几乎发动了战争。 梦醒后孤鹤在清晨叫,江阔处一只舟横着。
注释: 何处托幽栖,斋居傍小溪。 此处是诗人隐居的地方,斋居旁就是小溪,生活宁静而闲适。 坡青春放犊,窗白夜闻鸡。 诗人在山坡上放牧,夜晚听到牛鸣声,感受到农家的生活气息。 倦憩庞公陇,光生太乙藜。 诗人在此地休息,看到阳光照耀下的太乙藜,感到十分惬意。 不教车马迹,点破落花泥。 诗人不想留下车马痕迹,只想静静地欣赏大自然的美。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诗。诗人描述了他在小溪旁的斋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的。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曾任吏部员外郎、监察御史等职,因反对宦官专权,被贬为江陵司马。他的诗歌以豪放、雄浑见长,对后世影响很大。 题目:题张步兵怀椿寿萱卷 我向京师为客久,寅月出门将及酉。 月明白露下庭柯,风振秋声在高柳。 松楸双壁云锁深,节物惊心几回首。 凌晨有客来扣门,怀椿寿萱卷在手。 乃是紫髯张步兵
【注释】 兰泉:诗人的表弟。 谢池春:即《谢池春·玉台瑶草迷烟水》 阮籍(210—263),三国魏人,字嗣宗,陈留(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 天堑:指长江。 芭蕉绿暗荔红酣:芭蕉叶渐黄,荔枝花盛开。芭蕉和荔枝花在古代诗词里多用以象征离别之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远游归来的表弟兰泉叔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送别为缘起、收束,中间四句则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题醉翁亭》。下面是对每句话的解释以及注释: 1. 六一清风自古今:这一句的意思是,清风一直伴随着历史长河中的人们。这里的"六一"是指古代的一个文人雅号,而“清风”则象征着清高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2. 琅琊深处共追寻:这句诗意味着在古老的琅琊山深处寻找着古人的踪迹。 3. 何人更续丰亭记:询问是谁能够继续编写或者续写关于这个亭子的记录或传说。 4. 有客能传沈氏琴
【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是诗人和张元干的酬唱之作。张元干原题作《春暮》,诗有“风飘万点眼全惊,晓日翻鸦人扫城”二句。此诗即用其韵而和之。首联两句写落花、晓日、东风、春风等意象,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颔联写自己身临汉宫,欣赏羌笛悠扬之声。颈联写对春色的喜爱,又感叹时世人情。尾联写阶前鸟篆,绿字苔生,表现了岁月沧桑、物是人非之感。全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语言流畅,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