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
相关推荐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是南宋诗人姜夔的作品,共有十首。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诗句解读: -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昔日在台上欢歌笑语,如今却只能对着空旷的湖泊发呆,表达了一种时光流转、人事已非的感慨。 -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虽然残雪尚未融化,青草已经死去,却无法见到麋鹿走过姑苏城,描绘了一幅萧瑟的冬日景象,同时也隐含着对美好事物的逝去的悲哀。 2.
【注解】: ⑴石湖:在杭州,作者曾任官于此。 ⑵苕溪:指苕溪,今为浙江省杭州市的一条河。 ⑶黄帽:指宋代官员戴黄帽子。 ⑷投篙:指投船桨。 ⑸飐(zhǎn):风吹使物体移动。 【赏析】: 首句“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点明题目,说明这首诗是作者在除夕之夜离开石湖回到苕溪所作。 颔联“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描绘了作者从石湖到苕溪的途中情景。黄帽指的是宋代官员戴的黄色帽子,诗人被传唤去值班
【注】除夜:除夕。 千门:指京城,此处代指杭州。列炬:放焰火。散林鸦:形容烟火的绚丽多彩。儿女:指自己和妻子儿女。守岁:旧俗,除夕夜不睡觉,以待天明为新一年祈福。小窗:小窗户。春色:春天的景色。灯花:元宵节燃放的灯花(灯芯)。 译文: 京城里万家灯火通明,但见烟花绽放如林鸦乱舞; 我的妻儿思念着我,还未曾到家团圆。 今夜我独自守岁,只有春色悄悄潜入了这小窗; 而那烛花却仿佛在说:别担心
注释: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 我已经决定在新年时乘舟经过太湖,请求美人帮我洗去征衣上的雪。 赏析:诗题中的“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表明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过年时从湖州返回苕溪的诗歌。诗人用“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来表达自己对陆龟蒙的敬仰之情以及再次到吴松作为客人的感慨。诗人在新年时乘舟经过太湖,请求美人帮他洗去征衣上的雪。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过年时的场景
诗句解释与注释: 1. 沙尾风回一棹寒:“沙尾”指湖边的沙滩,“风回”表示风向改变,“一棹寒”形容船桨划动时产生的寒冷感觉。 2. 椒花今夕不登盘:椒花,一种花卉,通常在节日或庆典时用于装饰。“今夕”表示今夜,“不登盘”意味着今晚不会用来装点餐桌或祭品。 3. 百年草草都如此: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多变的感慨。 4. 自琢春词剪烛看:这里的“春词”可能指的是为新年准备的诗词歌赋
【注释】 笠泽:即太湖。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雁影微:湖面如镜,大雁的影子也映在湖面上了。玉峰:指天柱山。重叠:高耸入云。云衣:像天上的白云一样。长桥:指长桥驿。寂寞:荒凉冷落,没有行人来往。诗人:作者自己。只有:只有他一个人回来了。舸:船。 【译文】 天柱山巍峨壮丽,湖水茫茫,大雁在湖上低飞,留下点点影子;远处云雾缭绕的天柱山,就像一位披着薄纱的仙女。长桥寂寞,只有我一个人在寒夜归来。
【注释】 ①除夜:除夕,旧历年末。石湖:地名,在今浙江德清境内。苕溪:地名,即苕溪水。在今浙江省湖州市。 ②却宜蚕:桑间篝火,是古代女子养蚕的地方,这里指女子做女工。 ③风土:风俗习惯。 ④谙:明白,了解。 ⑤少行役:减少徭役。 ⑥白纻(zhù):一种质地细白的麻布。 ⑦春衫:春季所穿的衣服。 ⑧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除夕之夜,诗人从石湖返回苕溪时作的诗。首句写女子在桑间养蚕的情景
注释:小时候就闻名于翰墨场,十年来心事只有凄凉。 以前曾经写过梅花赋,研墨至今香气依旧。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己从石湖归苕溪后心情的诗。首句“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诗人回忆了自己少年时期就以才华出名,而如今却因世事变迁而感到凄凉的心情和感慨。次句“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则描绘了诗人在石湖时曾创作过一篇关于梅花的赋文,而如今虽然岁月流逝,但那份情感依然如香般地留在他的心中
【注释】 石湖:在今浙江吴兴县,太湖边。苕溪:指苕溪水,从石湖流往苕溪。环玦:玉饰,圆形而有缺口的环形佩玉。波:指水波。销:消融。苔痕:青苔的痕迹。卧墙腰:长着青苔的墙角。谁家:不知是谁家的。玉笛:以玉石制成的乐器,这里指笛声。春怨:春天的哀怨。看见:见到。鹅黄:初春鹅雏毛色,嫩黄色。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首二句描写了一幅冬末春初的画卷:环玦随波,冷光未消;古苔留雪,卧于墙头